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4日 08: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由于遭遇“13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俄罗斯宣布于本月15日起暂停粮食出口,国际市场对“粮食危机”的忧虑被再次点燃。
今年国内粮食收购价水涨船高,与国际市场形成“共振”,引发业界对于2008年粮食危机是否会重演的担忧。越来越嵌入全球农产业链条的中国,会不会发生“输入型涨价”?羊城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国内外粮价高位共振
今年7月至8月6日,澳洲饲用大麦、美国CBOT小麦主力合约价格分别飙升83%和49%,涨幅历史罕见。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世界小麦主产区遭遇旱灾,其中俄罗斯受灾面积达1000万公顷;另一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则受蝗虫灾害,百万亩大麦、小麦绝收。在小麦的带动下,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玉米、大豆、棉花、糖也普遍涨价。8月5日,俄罗斯宣布从8月15日起至12月31日,全国禁止出口粮食和粮食产品。
这一切,让业界嗅到2008年粮食危机的味道:2008年粮价飙升,泰国、越南、埃及、柬埔寨、印度纷纷下调大米出口;海地爆发市民与粮商的冲突,巴基斯坦动用武装力量护送粮食,肯尼亚陷入危急状态……拉丁美洲和非洲多国由于长期依靠进口粮食,受危机牵连最深。
奉行粮食自给的中国,当年粮食供应未受影响。但今年的格局则更复杂:外国市场飙升,国内夏粮收购价也水涨船高,呈现罕见的“共振”。由于收购主体多样化,农民惜售,粮商哄抬,国家粮食储备部门几乎无粮可收。
高粮价“不会持续”
本轮粮价上涨的原因,与2008年那次有何异同?
“相同因素是都有农产品减产,并且有资金炒作。”银河期货研究员梁勇说,2008年市场炒作大豆减产,今年则炒作小麦减产。
不同之处是,今年粮价上涨有“减产”唱主角,两年前的肇因则是次贷风波前的商品牛市。“2003年到2008年,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上涨,是史上初级产品持续最长、涨速最快、上涨种类最多的时期。先是金属和石油,然后是粮食,轮动上涨。”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勇说,他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粮食危机与拉美国家的农业。
张勇认为,粮食危机的根源在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体系的失衡: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农业补贴,导致农产品价格严重扭曲,这些农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后,使当地农业生产萎缩———2006年开始石油价格飙升,导致农业成本提高、粮价上升,另一方面又鼓励发达国家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减少粮食供应。危机逐步积累,终于在2007年夏季至2008年初集中爆发。
今年的粮价上涨没有石油推动,多名业内人士认为“高粮价不会持续”。“美国天气很好,照这么发展下去,大豆、玉米的单产都要提高的。后期小麦一旦调整,其他品种都会下来。”银河期货研究员孙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此外,小麦经过前两年的丰收,库存量比2008年丰富,高价难以持续。
近两日CBOT小麦合约稍有回调。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昨日也表示,国际粮价的上涨“还仅仅是个苗头,要继续观察”。
粮食市场有“新问题”
中国的四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里,小麦和水稻自给率最高,基本与国际市场隔离,尚未受到波及。在国际市场小麦合约一月飙升近50%之际,郑州强麦主力合约仅涨了7.5%。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对羊城晚报表示,其中也有个新的监管问题。
“2008年国际粮价上涨时,我们的粮食都在中储粮手里,管得很严;今年不一样,因为中粮也参加了夏粮收购,同时它又有小麦进出口的垄断专营权,会不会趁国际粮价高就出口?建议国家要监控。”郑风田说,国内小麦基本供需平衡,在国际粮价飞涨时,国家应该像俄罗斯一样禁止出口。
“农业的战略地位不能放。”张勇对羊城晚报记者说,2008年初因为粮食危机,拉美国家通货膨胀攀升,共发生了近50起大规模抗议活动,最重要的原因,是粮食供应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因此“要警惕粮价继续上涨的风险”。
郑风田认为,中国对小麦、水稻、玉米的控制,足以稳定粮食市场。玉米即使受北方强降雨影响,有减产预期,但“国家对玉米育种非常重视,国内产量跟美国持平,价格在全球市场也有竞争优势”,因此步大豆后尘的可能性非常小。记者曾颂,实习生黄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