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1日 11: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综合
CPI、PPI等焦点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前夕,央行再度出手,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显然是对不断升温的通胀预期所采取的未雨绸缪举措。“流动性”或许就是当前股市的“七寸”,这次会被打中吗?
紧缩政策不会“通吃”整个市场
通胀形势趋于严重,后续的调控政策或将对市场及相关行业带来显著影响,对A股整体表现不宜寄予过高预期。不过,短期内流动性泛滥局面仍不会改变,投资者可继续把握局部牛市的机会。
通胀前景堪忧
由于市场预计10月CPI增速很可能超过4%,投资者的谨慎心理已经明显增强。周二、周三大盘连续调整,房地产、金融服务、黑色金属与家用电器成为跌幅最大的4个行业,表明投资者担心再次加息将对银行、地产及地产相关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本轮通胀的前景,我们深表担忧。2007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特别是原油价格逼近150美元构成了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而本轮通胀则同时面临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就外部因素来看,宽松的流动性正推动各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而短期内各主要经济体不可能改变低利率的状态;就内部因素来看,通胀压力不仅来自货币超发,而且也来自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如水、电、气、土地等稀缺要素的价格纠正,特别是长期以来被人为压低的农产品价格面临报复性的上涨。
如果通胀形势持续恶化,很可能出现2007年那样的连续加息。回顾2007年可以看到,当年6月CPI增速达到4.4%,此后通胀增速连续上升,与此同时,7月-9月连续三个月加息,最终让牛市在当年10月画上了句号。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7年不可同日而语,2007年各季度的GDP增速均在13%以上,而目前的经济正处于“软着陆”的过程中,对连续加息的承受力较为脆弱。
综合来看,通胀压力以及管理层可能采取的措施已构成未来行情最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此需要给予密切关注。不过,短期来看,我们对A股市场的流动性仍持乐观预期。首先,再次加息25个基点对扭转负利率于事无补,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预期仍将刺激居民的各类投资活动;其次,加息将导致我国与海外市场的利差进一步扩大,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也趋于明确,这决定了热钱流入压力依然较大。
局部牛市仍将演绎
但是,鉴于通胀形势及政策前景的变化,指数出现大牛市的难度明显加大。
首先,货币紧缩将直接对银行与房地产行业带来冲击。若实施非对称加息,银行的盈利空间将受到挤压,而且随着利率的提升,银行向地方融资平台投放的大量贷款也将处于不利处境。当然,连续加息更将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楼市投机客的还款压力也会加大。我们注意到,在沪深300指数中,银行与房地产行业的合计权重高达23%。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导致机械、化工、汽车、家电等制造业面临沉重的成本压力,若企业无法顺利地向下游转嫁,则盈利压力势必受到侵蚀。虽然化纤类企业近期受棉价上涨刺激而走强,但未来随着通胀压力的传导,其自身的成本压力最终也将体现。此外,像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品企业,未来也可能出现成本加大而终端价格受政策管制的可能。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对市场的上涨空间很难寄予过高预期。不过,泛滥的流动性将围绕上游资源、通胀防御、新兴产业等热点演绎局部牛市,其中的投资机会仍值得投资者把握。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煤炭、有色金属、钾、磷等资源股,高端白酒与黄酒、高档海产品、独家中药品种等转嫁能力强的消费股,以及增长确定性较强的高铁、智能电网、新能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股。
通胀能否“减压”已成后市关键
市场在3000点上方震荡明显加剧。尽管10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但通胀压力却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使得经济、通胀的格局相对之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经济回升、通胀压力高企也开始加快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向常态水平回归的进程,10日晚间,央行即决定自本月16日起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持续攀升的通胀压力将成为后市最大的隐患。
流动性基础决定行情高度
支撑本轮上涨行情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扩张预期的持续升温,激发了市场的做多热情。从流动性的角度看,美联储QE2将促使国际资本继续涌向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以及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寻求资本保值。由于QE2的规模过于庞大,目前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和新兴市场股市的表现并不能完全体现QE2实施后的影响。未来原油、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多数新兴市场的股市将难以避免地在国际流动性泛滥的推动下震荡上行。
但A股拥有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国际流动性泛滥对国内流动性的传导机制比较复杂,究竟能够对A股形成多少流动性支撑还有待观察。仅依靠国际流动性的传导,恐难形成稳固的趋势性上涨行情。
流动性基础关键还在于国内方面。在宏观流动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在不同领域内的再配置是股市流动性的重要来源。市场普遍期待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流入股市,但国庆节后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量普遍大幅下滑,因此对这一跨市场的资金再配置不能抱有过高期望。至于居民存款搬家,只能是赚钱效应显现之后才会出现的情况。今年股市复杂的结构性行情并没有为个人投资者带来过多的赚钱机会,因此居民存款搬家的情况短期内还不会出现。只有国内的宏观流动性处于扩张状态时,股市才具有稳固的流动性基础,并形成趋势性的大行情,而目前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共舞
国内农产品价格仍将延续上涨趋势。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人口的双峰结构导致初级劳动力的拐点已经出现,初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推高农产品价格。之前的CPI上涨主要是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所致。而随着猪周期上行,下一阶段猪肉价格将会成为CPI的主要推手。目前猪肉价格才刚刚跨过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上行空间还有很大。此外,流动性和投机资金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并使得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了非正常上涨。
美联储QE2将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并引发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的PPI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关联度较高。10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蹿升至69.9%,而这一指数在7月份时仅为50.4%。输入性通胀使得上游原材料价格突然抬头并快速攀升,物价普涨的格局已经形成。CPI与PPI双高、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共舞的局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
通胀压力过大不利后市
通胀的环境难以孕育大牛市。行情的基础是流动性,而通胀压力的高企一般都会引发政策调控,并削弱市场的流动性基础。2000年以来,CPI、PPI双双超过4%的情况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4年年中,第二次是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应的货币政策都处于偏紧状态,并且信贷投放都被明显控制,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市场在上述两个阶段均出现了单边下跌的局面。当然,目前的情况与上两次有显著的不同,即上两次都处于“高增长、高通胀”的经济过热阶段,政策加力调控的态度非常明确。而目前经济增速刚刚企稳回升,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政策面调控的力度是需要斟酌的。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明年的经济政策,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总之,通胀压力的高企将是后市行情的最大隐患,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和力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胀预期升温导致筹码松动
沪综指创出3160.70点本轮反弹新高后,在高位形成震荡调整走势,并且在本周三对11月5日的跳空缺口进行了不完全回补。在震荡过程中,市场出现筹码松动迹象。10月份CPI数据将要在周四亮相,CPI持续上涨的市场预期非常强烈,在货币紧缩担忧下,市场分歧明显加剧。
有机构日前指出,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系统性低估。该消息对市场心理层面还是造成了负面影响。在9月份CPI数据公布前夕,央行采取了意外加息的措施,那么在10月份CPI数据临近公布时,市场再次敏感。市场也有关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实施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出现。此外,央行于11月9日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2010年第九十七期央行票据,发行量320亿元人民币,期限1年,参考收益率2.3437%,较上期上浮0.0524个百分点。此举也被认为是加息信号之一。
市场对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的担忧主要在于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本轮反弹行情的出现,主要还是资金面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国际热钱借助人民币升值流入A股市场的可能性,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为合理引导跨境资金流动,应对打击“热钱”违规流入,维护我国涉外经济和金融安全,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外管局加强监管力度下,热钱或将形成市场“挤出”效应。结合市场近期盘面走势来看,筹码松动迹象或有资金“挤出”之嫌。
从市场行情演绎来看,前期“美元自贬”行情已经逐渐被通胀主题投资取代。本月11日,G20峰会将在首尔召开。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国际争议将有升级的趋势。随着美元自贬现象的出现,其他国家也效仿贬值操作,美元自贬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美元走势看,单边下跌的走势难成常态,因此,美元自贬的进程或将告一段落。美元贬值出现后,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同时,国内商品价格也呈现出上涨效应,通胀预期明显升温。
就大盘技术面而言,由于沪综指日K线形态上呈现出针对11月5日跳空缺口不完全回补的现象,市场悬念开始加大。建议重点关注CPI数据公布与G20峰会引发的市场反应。短期技术上如不能进行修复,MACD指标顶背离走势将彻底形成,市场将进入调整状态,全面反弹行情或将宣告结束。
“喝酒吃药”时代重现?
当美国二次量化宽松导致的流动性首轮高峰逐步退去时,国内通胀洪峰又接踵而至,市场也似乎回到了两个多月前的格局:防御性较好的消费类行业倾巢出动,而资源类板块偃旗息鼓。分析人士表示,10日晚间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将回收3500亿元的流动性;在通胀高峰来临之际,短期货币收紧的状态将常态化,股市将不可避免进入震荡。市场格局方面,经历了估值修复的周期性行业后续动能已大幅衰减,而通胀预期强化将令消费类行业的相对配置价值提升,喝“酒”吃“药”的时代或将重现。
通胀高压抵消流动性红利
9月30日以来的这波行情充分演绎了博弈的含义。10月中旬之前的上涨,是以低估值的周期股为主力,其背后的逻辑在于海外二次量化宽松预期所释放的流动性;在央行选择加息及美联储公布议息结果之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行业受到政策紧缩预期的压制表现低迷,而以消费和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中小盘股则重新活跃。此轮市场博弈透露出一个信息:流动性充裕,但政策压力也在逐步体现。
进入11月份,市场对海外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反应逐步归于平淡,而此时通胀预期又陡然升温,因而通胀成为短期影响市场最关键的因素。目前市场普遍预测10月CPI将突破4%,并触及政策的容忍线,由此关于货币政策将收紧的担忧应声而起,10日晚间央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即表明了管理层的态度。盘面上,近两个交易日,周期类板块普遍回调,而消费类行业却逆市走高,10日食品饮料、商业贸易及医药生物等防御性品种更携手逆市扬升。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消费、周期各自呈现一边倒的状况,一方面表明当前通胀压力已不容忽视,且对股市已形成了一定的压制;另一方面,也说明流动性泛滥推升的普涨行情已告一段落,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下,短期市场不可避免出现调整,两个月前的震荡整理行情或将再现。
消费行业有望充当阶段主角
10日晚间央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说明10月份的CPI数据触及了政策容忍线,从而表明当前的通胀形势要远超出此前市场预期。而根据历史经验,当CPI超过4%时,股市便开始掉头向下。从这个角度而言,短期市场可能将持续遭受通胀压制,不过在经历了短线的回调后,股指可能会维持震荡盘整的走势。
然而,尽管货币政策收紧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股市表现,但海外流动性的泛滥局面不会改变,近两个月热钱出现持续涌入迹象便是例证,而充裕的流动性仍将支撑市场中期震荡向上。在这个逻辑下,短期周期性资源品将继续回吐此前涨幅,而防御性较好的消费类行业也因受益通胀高企将阶段性成为行情的主角。
中信建投分析师表示,今年下半年整个经济都处于一个二次去库存阶段,但市场由于领先经济的特征提前触底,这个触底是对于经济上二次去库存和转型风险的集中反映,但随后的反弹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第二轮库存周期的映射。本来典型的二次库存重建在于投机因素消除后的真实需求引致,但当前的情形则是:在流动性的助推下,需求提前释放,并造成本次库存重建的持续性和力度可能减弱。从这个角度而言,钢铁、建材的配置价值在降低,而先进制造业及稳定发展的消费类行业的相对价值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