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提要:
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当前,物价形势牵动人心。10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4.4%,创25个月以来新高。近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稳定物价形势,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成为当前紧迫任务。
密切关注价格形势变化,适时进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任何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都会在经济平稳运行的尺度内允许适度的通胀空间,以刺激经济活性。当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考察通胀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上行至威胁到价格形势基本稳定的时段,就应该考虑出台调控和监管措施,保持物价形势稳定。
“国16条”从加大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等16个方面就稳定物价做出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价格形势的清醒判断以及对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稳定市场,稳定价格形势。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在于,既要防通胀,又要保增长。
要有效地控制价格水平。管理通胀预期是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今年下半年以来,CPI不断上扬,至10月同比攀升到4.4%。CPI上涨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居住价格上涨和输入性通胀因素的叠加影响。就农产品价格而言,游资炒作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加大了游资炒作的空间,而农产品价格在CPI统计体系中占有较大权重,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从外部环境看,通胀预期在加剧。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3.4%,比上月上升6.5个百分点,为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继续呈上涨趋势,PPI上涨趋势进一步明确。从内部环境看,通胀预期的气氛变浓。国内不少学者和一些境外机构预测,明年全年通胀预期在4%以上。因为,通胀是货币现象,考察通胀形势,必须观察流动性状况。目前,我国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足,过大的流动性会激励通胀预期并推升CPI。
宏观调控在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保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期。实行价格调控和监管,要有利于服务保障经济增长的大局,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11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5.2%,与上月持平。该指数已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回升态势,经济总体上处于扩张期。任何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出,都要充分考虑和服务这个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格局。
贯彻落实“国16条”,既要重点治理,保供稳价;又要降价清费、让利于民。既要完善补贴、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监管、维护秩序。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 陈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