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牛市突遭“寒流” 多空博弈正酣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30日 15: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投资与理财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一直涨势如虹的大宗商品,突遭大面积跌停。四大矛盾之间的消长关系,将决定未来商品价格。业内人士预计,年底前,利多因素将再次占据上风。

  11月中旬,期货市场风云突变,本来涨势如虹的大宗商品,连续出现大面积跌停,市场人气在一夜之间逆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多数品种经过连续大幅上涨后,自身调整的愿望愈发强烈,而恰逢此时,为对抗通胀,持续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和行政干预措施,引燃了调整的导火索。由于中国因素的影响力已经很大,国际商品期货在本轮大跌中,选择了与中国同步,这就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空头气氛。

  市场人士对后市的看法,分歧明显加大。本轮商品价格的暴跌,到底是长期牛市中表现较为激烈的正常回调,还是牛市结束的信号?要认清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对主要矛盾入手。

  一是行政干预的利空与货币供应依旧宽松的矛盾。国内10月份CPI达到4.4%,由于担心通胀加速,政府采取了行政干预措施,包括加大抛储力度,打击囤积投机商等,同时连续提高准备金率,并有加息的举措,可以说这些是短期内最强的利空。但因为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上述举措不会立刻改变市场宽裕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利空的冲击过后,商品价格依旧存在上涨动力。

  二是人民币升值对商品的利空与热钱流入产生的利多之间的矛盾。人民币升值对商品的直接表现是内外盘相关商品的比价走低,但它又会进一步引发热钱的流入,令各类资产和商品价格上涨。从目前情况来看,后者的力量要强些。

  三是中国收缩银根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中国国内通胀水平高企,提出了收缩流动性的要求,危机后的复苏程度较好,也给收缩银根提供了操作空间,否则在抑制通胀和降低失业率之间作选择的难度会增大。而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经济复苏和通胀水平较低,有空间和动力继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些国家提供的廉价货币流向新兴经济体,将推高物价。

  四是全球经济仍虚弱,部分商品产能过剩与投机力量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过后,主要经济体的恢复程度一直较差,造成部分商品产能过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商品价格的整体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这背后投机力量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投机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仍来自宽松的流动性,动机既有资本的逐利性,也有资本所有者被迫采取措施来对抗购买力下降的要求。

  上述四点矛盾之间的消长关系,是决定未来商品总体价格水平方向的主要因素。根据事件的发展,有如下判断:中国采取的措施,若没有欧洲、美国、日本等国收缩流动性予以配合,其作用将在年底前消退,利多因素将再次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