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09: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记者 田爱丽 一款“被瘦身”的18K金手链,让金饰行业近期集体“噤若寒蝉”。
11月,北京工商局曝光了56款不合格黄金饰品名单,尽管每克拉美、瑞景行、百利金、深圳金嘉利以及山寨大牌周大生等知名企业都赫然在列,但仍不及周生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一款18K金手链被曝光含金量不达标在全国引起的“蝴蝶效应”。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周生生旗下所有K金产品接连下架。上月底,周生生再次发表声明称,已委托认可机构对旗下所有18K金进行检测。而对购买上述 18K白金手链以及对其他款18K金非镶嵌类手链存有疑虑的消费者,该公司同样接受退货。退货时间延至12月31日。
虽然全部18K金产品的销售额在周生生集团所占比例不足3%,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使周生生股价坐上过山车,一度跌穿钻石形支撑。近日,这股信任危机继续向整个行业蔓延,金饰行业是否存在“掺假”潜规则成为争论的焦点。
K金被供应商瘦身
国家标准G B11887-89规定,18K金即黄金占比75%的贵金属。周生生被曝光的那款“54860B”型号的18K金手链被检测出的问题,也就是含金量没有达到75%。
“通常珠宝商的18K金饰品的原料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那些金链一捆捆的就像电线,被运进来后委托生产厂家加工,一条条断开18寸或16寸长,然后加一个扣上去。”一个在广东从事珠宝行业10多年的老板向南都记者表示,像周生生这样的大公司,进口量较大,可要求对方在原材料上印上自己公司的LO G O,“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原料通常不会达不到含量。”
不过目前国内已有厂家生产K金原料,其号称意大利工艺中国生产。“黄金价格是透明的,与珠宝饰品相比,黄金饰品本身利润并不高,毛利在10%左右。”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黄金饰品的商家主要赚取的是款式设计及品牌溢价。而加工环节获利有限,黄金每克的加工费大约10元,只占黄金首饰整体售价的千分之几。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大部分时间在1150美元/盎司上下运行,较去年同期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随着通胀预期加剧,大家预计黄金价格持续攀升。为保值,黄金饰品和金条销售大幅飙升。“部分金饰企业近年扩张速度较快,为降低成本而改用这种所谓意大利工艺中国生产的K金链原料。而受利益驱动,个别生产企业在K金链中掺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2005年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曾发现,浇铸成型的黄金饰品当中,掺加了铱、钌、钴等金属。一吨黄金里面,掺一公斤的其它金属就能赚几十万元。个别企业为此铤而走险。”
黄金的加工环节也有可能出现“货不对板”。上述人士透露,黄金饰品设计后需要倒模批量生产。有些商家有自己的倒模厂,但有些工厂较小,倒模可能外包给其它工厂生产,这期间也有可能发生含金量“缩水”现象。
检测盲点可能出现误判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珠宝零售商都否认这种行为是行业潜规则。“一般企业不会主动去做低含金量。我们有时候为了保证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还会主动要求将18K金的含金量调高到76%。”广东一家珠宝企业负责人称。
记者调查获悉,18K金等非镶嵌产品,国家的检测机构在产品上市之前没有强行检测规定,有些企业自检的、有委托第三方检测的、也存在根本就没有进行检验的。 “目前检验贵金属的方法主要分无损检验和有损检验两种,有损检验主要有火试金、ICP等离子光谱仪器检测等方法,无损检验流行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检测。”上述珠宝企业负责人表示,有损检测成本太高,只能用于个别抽检。
由于检测标准不统一,珠宝企业在跨省运营中存在很多监管问题。据悉,由于国内检测机构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往往部分获得广东证书的珠宝到了异地却很难过关。
小知识贴士
国家标准G B11887-89规定,每开(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 4.166%,18K =18×4.166%=74.998%(750%)。在理论上100%的金才能称为24K金,但在现实中不可能有100%的黄金,所以规定:千足金——— 含金量大于99.9%,足金——— 含金量不小于99%。
根据产品的需要,18K金另外25%的贵金属组合后:
●18K蓝色K金:75%+铁(适当的) ●18K黑色K金:75%+浓铁
●18K紫色K金:75%+铅 ●18K黄色K金:75%+镍+银+锌
●18K玫瑰K金:75%+铜+银+锌
●18K白色K金:75%+银+镍+铂+锌或75%+钯,呈略带青黄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