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扩内需、城镇化:宏观经济两大发动机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7日 08: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防通胀、稳增长”已经基本敲定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目前持续攀高的CPI不断挑战中国经济的神经,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此刻面临的国际大背景则是,全球经济虽然有回暖迹象,但欧元区主权债危机却有蔓延趋势,这就决定了我国明年的经济工作在防通胀的同时,也需要围绕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来展开。

  投资、出口、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前进的三大马车。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口受挫,国内消费成为补给出口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内生动力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力,这就需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从短期来看,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也将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认为,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内需又包括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扩大投资加快解决消费性问题是当务之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之前也曾表示,现在政府特别重视扩大内需,消费这架马车被史无前例地提到了重要位置。他提醒到,“开发国内市场”不是靠政府的“扩大内需”,而是靠企业自己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能力,发展出更多的产品市场来。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需要认真研究扩大内需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联系,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深入分析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互动关系,将扩大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的发展只有适应消费需求变动的趋势,并且要善于发现潜在需求,才能成长发展壮大。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三条产业升级的通道,一是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二是有效支持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快改造提升制造业。把市场约束与财政激励机制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把产业升级与区域布局调整相结合,鼓励产业区域梯次转移,争创新的竞争优势;广泛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制造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前进的,还有城市化,不过,与快速增多的城镇人口相比,城镇化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一直是发展最主要的引擎。通过对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的分析发现,城镇化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的城镇化是引致性的,是工业化引致的。如今,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举,并逐渐向城镇化方向转移,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近日表示,在向城镇化主导的经济转变时,投资领域会发生重大变化,商业、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领域将集中大量的投资,但是不少领域的投资具有公共性质,其商业模式和资金循环周期与此前工业化时代时不同,需要金融业进一步改革和配合。

  他还认为,会导致城镇化引导未来城市主要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五点:第一,西部大开发计划产生的结果;第二,放宽户籍制度的诱因;第三,围绕农民地权、房权和林权的改革正在悄悄地发生;第四,我国的高速铁路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改善,使得人口流动的成本在下降,使得城市集聚的过程顺利展开;第五,大规模公共住房项目的推展,将会使得大量向城市转移的人口,有适当体面的居住地,使他们能够在城市里待下去。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