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通胀来临 普通百姓“抗通胀”的路将会很长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9日 09: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卓越理财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2010是个涨价年,任何有关涨价的话题都能引起周围人的热议。在通胀压力下,出现了抗通胀的投资客和善于囤省的“海豚族”。

  2010是个涨价年,任何有关涨价的话题都能引起周围人的热议。在2010天涯版网络热词中,蒜你狠系列名列第七。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煤超疯”、“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网友将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词统归入蒜你狠系列。

  11月11日,发改委公布了最新的CPI数据:10月CPI同比上涨4.4%,继7月环比跳升0.6个点、8月环比上升0.2个点,9月环比上升0.1个点后,10月CPI涨幅再创25月以来新高。

  自从2006年底以来,每轮物价上涨都伴随着专家的争论:这回是不是通胀来了?而老百姓对CPI数据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什么自己对生活成本涨幅的实际感受远远高于统计数据?

  不管官方CPI如何统计,专家又是如何解读,无论是结构性上涨,还是输入性通胀,抑或成本推动型通胀,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结果是一样的:衣食住行轮番上涨,赚钱速度总也赶不上价格涨得快。

  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11%,美国人学会了如何在价格高涨之前就把东西赶紧预订了,等到通货膨胀时再付钱。波士顿大学的斯库曼教授说,通货膨胀使得勤俭节约只能吃哑巴亏。

  类似的现象正在中国发生。假如几年前你节省下来100元并存入银行,现在拿出来消费,还能买到些什么呢?一袋50斤装的面粉,或一桶5L的花生油,或半罐国外品牌的婴儿奶粉……大家最大的感受是钱不禁花了。

  当物价上涨,工资收入却原地踏步时,购买力的下降使得大家热衷“囤”和“省”,变身为“海豚(囤)族”。比如趁超市的特价优惠活动时,大量购买食用油、大米、面粉、卫生纸等,或者通过团购、网购等方式,寻找更便宜的健身场所、餐饮等等,以节省生活开支。

  同时,大众也更加关注“如何投资才能抗通胀”。招商银行某支行的客户经理说,今年询问如何保值抗通胀的客户明显增多,同时存款搬家现象明显。央行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其中,在加息的背景下,10月居民储蓄存款反而锐减7003亿元,刷新单月降幅历史纪录。

  那么,银行里的存款流到哪里了?答案是:股市、金市、收藏市场等一切可以“钱生钱”的地方。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10月股市新开户数达到117.3万户,新增基金开户数为21.9万户,环比增幅均超过10%。除了股市,大宗商品对保值资金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视。在通胀预期下,大宗商品如糖、棉、煤等是一种可以有效地抵御通胀风险,并能获得良好资金回报的渠道。其中,黄金尤其受到资金的追捧。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黄金趋势报告,中国第三季度的金条投资需求创下了单季度最高纪录,达到45.1吨,价值约为1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

  而房子作为特殊的投资品,在今年楼市调控政策一轮严似一轮的背景下,依然魅力不减。在很多一线城市,调控下的成交量依然高企,且全款购房的现象明显增加。

  人们对通胀的担忧,或许会延续到明年。就在11月下旬的一两周里,国际主要投行纷纷上调了2011年中国CPI预期目标。最新的消息说,政府可能提高明年的通胀控制目标。对于大众来说,这意味着“抗通胀”的路将会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