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4日 13: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4月24日电 (记者 童静宜 见习记者 赵小燕) 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在进入试点工作的第三年,已经有了迅猛的发展。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布的《2010年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分析》,浙江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34家,注册资本230.9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093.6亿元、21、6万笔,与2008年试点之初的10家相比,其规模显然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迅速扩张的形势下,2010年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不良率仅为1.6‰,“这在全国来说是算比较优秀的。”浙江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和所有新兴行业一样,浙江的小额贷款公司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受只贷不存、银行融资比例等政策约束,三年来它们一直喊“穷”。在成立之初就以村镇银行为目标的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在转制所要求的“三年经营期”将满之时,也在焦灼地观望。
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炜等专家均表示,小额贷款公司应专注于“小额、分散”向中小企业、三农贷款,而不是盲目转制;同时,政府部门应当注重监管体系的完善,在地方金融监管力量缺失的情况下,注意提升信息化系统的力量。
浙江小额贷款2010年贷款金额成倍增长
2008年5月4日,国家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7月15日,浙江省政府发出通知,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而与银监会、央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不同的是,浙江省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门槛。 就在金融海啸弥漫全球的2008年,浙江省首批试点就成立了10家小额贷款公司。
作为首批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之一,慈溪市融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2009累计向当地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共有600多家企业获益。
此后,小额贷款公司在浙江遍地开花。
2010年,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金额已达1093.6亿元,比2009年末开业以来的贷款累计数599.4亿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而浙江充裕的民营资本对小额信贷行业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
一方面,已成立的小贷公司老总们一直试图增资扩股壮大自己的信贷实力。2010年,36家小贷公司(不含宁波)进行了增资扩股,部分企业一年内就进行了两次扩股。据统计,2010年该省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共计增加了82亿元,银行融资增加了56亿元。
另一方面,许多资本正在等待浙江进一步释放地方名额,部分已成立2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的县区仍有不少企业提交开办申请,等待审批。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额贷款公司不断扩张的同时,贷款不良率较低,据统计,2010年浙江全省逾期贷款数量为1566.2万元,不良贷款5318万元,而2010年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093.6亿元,不良率为1.6‰;同时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拨备已达到5.2亿元,拨备金风险覆盖率为756.2%,可以说风险控制良好。
“受上市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为发起单位的管理溢出效益影响,内部管控严格,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益比较好。”丁敏哲认为。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已有25家上市公司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占比18.7%,在全国比例最高。
只贷不存 小贷公司“既差钱又差人”
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发展起来的浙江小额贷款公司,在经历过市场的风雨后,已经从创业初期的或冲动、或保守回归理性。三年间,小额信贷在浙江的发展可以说没有遭遇重大挫折。但同时,业务发展中的体制瓶颈也逐渐显现。
就在不久前,有浙江省金融办、浙江省工商局等单位在场的一次监管报告发布会上,有多家浙江小贷公司的老总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倾诉了成长中的“烦恼”。
龙泉市佳和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只存不贷”的政策要求,再加上“最多只能向两家银行融资”的限制,这让小额贷款公司很容易处在“无款可贷”的尴尬局面。
按照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并且“最多只能向两家银行融资”。
部分小贷公司负责人同时抱怨银行融资50%的比例太低,但事实上,目前许多小贷公司连50%的融资比例都无法到达。
数据显示,浙江134家小额贷款公司中,仅69家取得了占资本净额50%的银行融资,仍有17家小额贷款公司银行融资尚未到位。岱山银隆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注册资本低于5000万元,其融资申请就被银行拒绝。
同时,作为非金融机构的小贷公司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包括5.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企业所得税。尽管浙江出台了政策对运营良好的企业实行退税补助政策,但杭州滨江、丽水莲都等地对该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算好,而且该政策三年期将满,未来的税赋成了隐忧。
除了差钱,许多小额信贷公司还很差人。
“我们目前没有分享征信系统,而小贷公司信贷员面向的客户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质客户,与银行信贷员相比,他们要面对的客户数量更多、情况更复杂。”杭州佑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惠仙表示,通常小贷公司一个信贷员要面对几十个客户,在没有征信系统的情况下风控的压力很大,他们需要分析软信息、懂得管理客户,而对公司来说,优秀的团队是最重要的力量。
叶惠仙说,公司一直在寻找优秀的人才,但由于整个社会对小贷公司的认知并不是很好,招聘难度很大。目前来说,多数小贷公司会选择使用从事过财务工作的人员来进行自行培养。
慈溪市融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雅芳也表示,曾经试图向银行挖人到自己公司做高管,但没有成功,目前该公司的招聘条件是要求“五年以上相关经济工作经验、本科学历”。
工商银行杭州分行一位信贷员表示,“小贷公司发展是比较快,但是成长时间太短,还不成熟,除非混不下去,否则不会跳槽到小贷公司。”
村镇银行?“变身”还需观望
按照《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按《指导意见》新设后持续营业3年及以上,同时清产核资后,无亏损挂账、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可转制为村镇银行。
但它同时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金融机构。
对此,大部分小额信贷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还是观望新的政策。瑞安华丰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陈寿清坦言,“银行要进入要控股,股东不会干。中央要求村镇银行要到农村去,但要民营企业去农村,他们愿意吗?就算要讲觉悟、讲回报社会,毕竟也是要讲利润的。”
而社科院金融专家易宪容(专栏)则直言,“小贷公司想转成村镇银行吸收存款,他们的信用基础在哪里?目前国内连城镇银行的问题都很大,转村镇银行不太可能。”
专家:小贷公司须正视自己问题、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差钱又差人的烦恼,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认为,小贷公司首先应该正视自身的几个问题。
一是小贷公司追求的目标是否清晰。杜晓山认为,目前很多小贷公司有冲动地想做大、想到城里去,以进城不下乡、做大不下乡、扶富不扶贫为思想,这已经有悖于中央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三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初衷。
对于能否达到监管部门提出的小额贷款公司“70%的资金用于纯农业贷款或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要求,浙江很多小贷公司负责人回答比较保守,“大概能完成60%-70%”。
杜晓山认为,目前小贷公司违规操作的风险也不低。“全国来说,确实有部分小贷公司存在通过各种名目的费用使利率超4倍、非法吸储或集资、暴力追债甚至洗黑钱的行为。” 杜晓山更直言,“在这种情况下,监管体系如何完善就成了问题,目前国内小贷公司普遍存在看似多部门在管、其实都没怎么在监管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小贷公司的监管是由金融办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来监管,而日常监管单位则是工商部门。
对此,杜晓山认为,目前金融办等部门在县级领域存在力量缺失,监管上有心无力,但小贷公司经营的毕竟是金融业务,最终还是应该有真正熟悉金融业务的部门来直接管理,有关的部门应该在“信息管理系统”上下功夫。
对于小贷公司希望转制成村镇银行,又不想放弃大股东地位的情况,杜晓山认为,监管门槛的高低与小贷公司自身的能力、数量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小贷公司发展到能够真正懂得银行基本风险防范、保证不违规这样的要求,监管的门槛自然会放低。
而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炜认为,“要不要转”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监管层。“要求银行控股,是监管部门对地方监管业务的信心不足。按照现在的政策,小贷公司尚不愿转成村镇银行也很正常。政府方面可以试着解放观念,通过试点的形式,用几年来做试验,只要不是面上广泛去推就不会出大问题。”
汪炜同时建议,小贷公司可以多尝试专业化业务,深挖某个行业或者专业,成为行业内贷款的领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