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高层谴责数据泄密 统计局和央行处级干部相继落马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3日 10: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又到了月初的经济数据披露期,在宏观部门的正式数据出台之前,各大券商都要发布各自的数据预测报告,不过,今后一段时间这些报告的命中率应该不会太高,因为在最近的统计风暴中刚刚挖出了潜伏在宏观经济部门的“鼹鼠”。

  “国家统计局严厉谴责任何泄露还在保密期数据的行为,我们相信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统计局也一直高度重视发布前数据的保密工作,为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进一步缩小了涉密数据的人员和范围。”在4月15日统计局一季度数据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强烈谴责了这种数据泄密行为。他还表示,要进一步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这是因为就在此前的一天,有媒体精准地公布了一季度数据。同样的事情在1月和去年6月也出现过,更早之前的2008年7月也曾有境外媒体提前公布了这些重要数据。在这一系列的数据泄密事件中,表面上都是由媒体引发的舆论漩涡,但真正的幕后黑手却指向了某些国内券商,包括一些中字头的顶级券商。而且,这些数据泄密事件背后,都隐隐约约牵扯到了金融市场的利益。

  “今年的几次数据泄密事件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在3月底就有宏观部门的涉及人员相继落马。这些人职位不高,多是处级干部,但都位于能提早接触到数据的核心部门,虽然还没有最后的定论,但应该是作为公诉的刑事案件处理。”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统计局办公室和央行研究局的一些人员已经相继离岗。不过,对于是否追究涉事券商的责任仍未有定论,而且这些机构一般都是通过中间人收买资料,比较容易撇清关系。

  一般而言,政府部委的机要部门的人员获得数据更加容易一些。以央行研究局为例,其主要职能是,围绕货币政策决策,对经济增长及运行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跟踪金融法规;跟踪研究我国产业政策和其他部门经济动态以及货币信贷、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等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其中,研究局的一个处室承担了编制央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的职能,该处室的工作人员接触到的统计资料相对较早。

  其实,一些政府官员与金融机构之间过于密切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许多券商乐于聘请政府宏观部门的官员在公司担任职务,不少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也多有政府背景。早在去年6月9日,在一场券商的策略报告会上,一位宏观部门的专家以个人观点的方式,公布了一组5月份数据,包括市场极度敏感的CPI、信贷以及出口数据,其预测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6300亿元;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中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约50%,达1300亿美元左右。这组数据与2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数据高度相似,其中CPI更是一模一样。在数据泄漏的当天,沪指上涨了2.78%。

  在去年年中CPI抬头后,市场情绪转移到通胀恐慌之上。媒体和券商纷纷在CPI数字上做足了文章,不仅财经媒体每个月初都发稿预测数据,各大券商也都在每月初集中发布上个月数据的预测报告。去年11月份CPI意外冲高到5.1%,但在数据发布的前2天即12月9日,市场即流出了CPI冲高至5.1%的消息,当日沪指跌1.32%。

  不过,随着政府多项强力的价格管制措施出台,市场预期通胀水平将大幅回落到4.3%以下。但是,一些顶级的券商预判断通胀压力仍然很高。中信证券在其1月初的月度数据前瞻报告中表示,预计12月食品价格将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CPI将达4.6%。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以及国内需求转强,预计PPI环比继续为正。中金公司的宏观报告预判,估计去年12月份食品CPI环比下降0.1%,非食品CPI环比还会维持一定涨幅,使得12月份整体CPI回落至4.5%。统计局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PPI同比上涨5.9%。当日,沪指大跌2.92%。

  其后,由于央行在2月份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宣布加息,业内普遍预计1月份CPI可能破5。但在数据发布的前一个周末即2月12日,就传出了1月份CPI或显著低于预期或为4.9%的消息。2月14日,外媒引用匿名人士消息称,由于中国调整了CPI的权重,1月CPI同比上涨4.9%。当日,沪指大涨2.55%。这一数据在2月15日也得到统计局数字的证实。

  直至4月份,经济数据泄漏事件再次发生。香港媒体4月14日援引不具名消息称,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3-5.4%。同时公布的数据称,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00亿元人民币,M2同比增幅为16.6%。这两个数据惊人地吻合了实际数据。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在数据发布前也预测,中国CPI可能出现“双峰”走势,3月份CPI预计将在5.5%左右。电价可能先实行结构性调整,待通胀趋缓后再上调部分地区居民用电价格。陆挺认为,3月份CPI从2月份4.9%的水平回落的可能性非常小。至于加息,未来数月密集加息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不过2011年余下时间只加息一次的上行风险略有增加。

  其实,早在4月10日晚间,市场就流出了两个3月份CPI“传言”版本。有机构的经济学家表示,我们在13日得到两个消息。一个是5.8%,另一个是5.4%。因为通胀数据对市场存在影响,所以我们不排除这些传言是故意散播的可能性。

  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有CPI数据提前泄露的传闻,这已成了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统计部门权威性的一颗“毒瘤”。每次数据提前泄露事件被曝光,有关部门都要表示“严厉谴责”,但此后却难见任何调查结果公布,也没有涉事官员被处罚。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个数字不过是反映了我们的物价感受。但是,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提前获得这些数据,或者有意泄漏这些数据,往往意味着能够得到真金白银的利益。

  在4月14日,香港媒体提前曝光内地经济数据后,全球金融市场也因此激起了阵阵涟漪。路透社当日《外汇动态》新闻的标题即《美元挫跌,泄漏的中国经济数据激发风险偏好》,该报道称,美元指数DXY挫跌至近16个月低位,此前泄漏的中国经济数据略胜过分析师预期,推动欧元兑美元升至1.45美元附近。

  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这些消息泄漏的前后,市场都发生了较大的波动。有金融业界人士分析说,如果有机构利用这些数据在市场套利,普通投资者将蒙受巨大损失。事实上,在包括新加坡、德国等在内的许多境外市场上,都有中国指数在期货市场上市;如果在中国抛售A股,在境外做空中国指数,那将能够成为A股暴跌的真正赢家。数据泄密事件牵扯的利益纠葛已经越来越大,这可能也是高层决心严惩数据泄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