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郭宇宽:警惕压榨型的劳动力供给模式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6日 08: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郭宇宽

  有很多关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都围绕“这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怎么样”或者“人均GDP水平如何”这样的问题。

  有一些国家被我认为是比不上我们的,比如印度经常让我们很多同胞感到得意,因为中国的人均GDP大概是印度的两倍。再比如希腊、西班牙,深陷债务危机,还指望中国去买它们的国债。显然它们也不如我们。

  有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远超过我们,可增长速度不如我们,但是这些国家跟我们中国有一个差别,常常没有被纳入考虑——这些国家都是懒洋洋的国家。

  比如希腊人,享受着海风和阳光,我们累得像牛马一样就为了去海南岛晒上两天太阳,急不可耐地把照片贴上微博显摆。人家天天坐在家门口,日子过得像度假一样,不愁吃不愁喝,要发展经济干嘛?

  印度也是一样,国民性格祥乐,看宝莱坞影片,口味和我们不一样,言情片的主旋律是唱歌跳舞,伦理片的主旋律是唱歌跳舞,惊悚片的主旋律是唱歌跳舞,哪怕是警匪片,没开几枪,也开始唱歌跳舞了。要让人家像我们中国老百姓一样在富士康流水线上埋头工作加班,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像日本这样的国家更不一样了。社会比较传统,很多人结婚以后,太太就做家庭主妇,弹弹琴,插插花,老公在外面工作应酬,回到家里,洗澡水都泡好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挺和谐的。是因为人家女性地位低么?非也。日本韩国女性政治家的比例和活跃程度要远高过中国。包括在中国台湾、香港,实际的男女权利平等程度也远超过大陆。为什么中国大陆夫妻双方都全职投入工作的比例世界领先呢?我觉得这说明了在中国大陆,百姓养家糊口的艰辛。

  我在日本韩国,都见过这样的家庭,先生在外工作,不过是个普通公司职员,太太在家,有上两个孩子,活得挺潇洒,感觉生活也不吃力。

  中国可怜多了,“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是正常现象。我跟我这个年龄的不少夫妻交流,两口子都在工作,也一点儿没觉得家庭经济有安全感,一说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愁得要死。这还是白领,要是干苦力的,其艰难可想而知。

  我最近几年在做一项对北京和上海务工的农民工家庭的大样本跟踪调查,统计发现,夫妻两个人在北京或上海一起工作,收入大概4000元左右,听上去倒也不算低,但要细看,夫妻双方加在一起的每周工作时间,超过13天半,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就这样终日劳作,他们常常只能一家子挤在5平方米左右的租房甚至地下室里,孩子还上不了公立学校。

  1949年之后,我们最大的一项成就是把几乎所有国民都转化成了劳动力,大家都记工分,彻底没有“不劳而获”的了。过去的中国农民也没现在这么忙碌,一年就那几段农忙的时间比较辛苦,虽然收入低,但是有大量闲暇。现在除了种家里的地,农民还要出来打工,做前面所说的农民工。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政府财政超高速增长背后,留给普通国民的公共福利实在太可怜了。而我们中国大陆高强度的持续劳动,成了一种强迫性的路径依赖,几乎没有人能逃脱,低福利社会带来的生存危机感,使得中国每一个家庭都活得如此辛苦。

  所以在我们自豪于中国的GDP和GDP增长速度的时候,不要忘记,人家国家的GDP,是一个人干活养一家子而且是享受大量闲暇时间的情况下实现的,我们则是两口子齐上阵折腾出来的。最可笑的是,有学者特别自豪,人家印度搞了民主,GDP增长只有8%,比不上咱们中国10%。也不想想人家印度的经济增长,是一帮整天唱歌跳舞的国民干出来的。

  一个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看它能不能让员工轻轻松松地把钱给赚了。如果一个企业员工众多,但除了让员工像牛马一样,无视员工的健康和福利,总是加班加点,靠低价的劳动力来获取订单,即使这个企业产值再高,也很难得到尊敬。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刘易斯拐点这个说法,即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伴随着普通劳动力减少,工作收入应大幅度上涨。但是,在中国以单位工时收入而言,如果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拐点,特别是远远赶不上GDP增长和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而在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期都不是这样的情况,像日本当年经济增长中,年轻人被称作“金蛋一代”,工资比上一代大幅提高而且不愁找工作。

  而其中的缘由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制度性的环境压榨了中国的劳动者,不人道地提升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水平。

  这维持了眼前的繁荣,但同样是不可持续的,不是“科学发展”。

  (作者系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