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票据游戏:银行业务经理揭信贷“消失”秘密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1日 09: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6月20日,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10日之后,各家银行将迎来备受关注的银行年中考核。

  在资金面干旱以及信贷规模受限的双重背景下,一方面,协助银行消掉规模的“影子”票据悄然登场,“拉存缩贷”成了银行的主旋律,理财产品发售、贴息存款、月末冲量等模式逐渐成为银行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再次上演2008年的火爆场景。

  就如皮影戏一样,幕布上仅有一个人物出现,幕布后表演者的手中却握着很多根操控杆,所有环节,丝丝紧扣。票据业务也如此。

  截至昨日(6月20日),月度日均存贷款比考核制度已经正式实施20天,在10日之后,银行也将迎来年中的考核,这个时点无疑对银行而言是个无形的压力。而随着近期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原本就勒紧“裤腰带”的银行,现在更成了“铁公鸡”。

  这一严峻现实对于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票据业务,则更是雪上加霜。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沪上部分银行已经停掉贴现业务,即便是贴现,目前的利率已经处在一个新的高位。

  “事实上,票据业务的水很深,银行甚至可以利用上千亿的票据来消规模,”某小型银行票据中心业务经理毫不隐晦地指出。

  警惕票据贴现业务出现负增长

  民间的票据融资通常涉及银行相关人员、中介、收票人、企业。

  急于贴现的企业,找到中介之后,就会有一个协商的利率,然后由中介转手给银行相关人员,而这些通过中介贴现的票据,都比银行的利率要低,并且手续简单,资金能当天到账。

  “票据中介跟银行这些科室的工作人员关系不一般,虽然银行公开报价只有千分之几的差别,但是中介的利润就是靠这千分之几。你算算如果有1个亿,那么利润呢?”票据老江湖沈公(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沪上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透露:“我们行3月接到总行通知,只开票不贴现。但是据我所知,行里还是有人在干,不是一个部门,具体如何操作,这个还真不知道。”

  事实上,除光大银行(601818,SH)和农业银行(601288,SH)之外,14家上市银行5年以来披露的年报显示,银行(不含集团数据)开出承兑汇票呈几何上涨,2008年开始,各家银行的贴现业务无一例外都呈下降趋势。

  近3年以来,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中国银行(601988,SH)、兴业银行(601166,SH)、民生银行(600016,SH)、光大银行、华夏银行 (600015,SH) 和 北 京 银 行(601169,SH)的票据贴现业务已经出现超过50%的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贴现业务规模的下滑,银行开票业务依旧保持乐观。

  记者对比2008年以及2010年两年的数据后发现,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002142,SZ)和南京银行(601009,SH)承兑汇票业务的增长分别是112.81%、301.59%、123.93%和281.03%。

  “银行之所以愿意开票,是因为可以解决银行目前的存款问题。例如你要开1亿元的票,那么你必须要存50%作为保证金放在银行,也就是5000万元。有的银行可能会收取60%。”一国有银行票据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错愕会计魔术下“消失”的信贷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但是无锡还有浙江的很多票都是拿到中西部地区的农信社贴现。”沈公向《每日经济新闻》坦言,“很简单,利率低。而且可以帮银行消规模。”

  根据央行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0年末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已达5.6万亿元;而央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提供的另一个数据是,2010末国内票据融资额1.48万亿。

  两者差额规模巨大,除了企业持有至到期、企业背书转让之外,让人不得不去沉思是否还有票据流向其他地方。

  “利用会计漏洞,消失的票直接可以帮银行消规模。”一家大型票据中介人士透露。

  沿用老的会计记账方式,票据卖断和回购上都有可以操作的地方。

  按照原有的会计准则,票据卖断,就是银行将没有到期的票拿给另一家银行进行贴现。

  新的会计准则对与票据卖断和正回购分别做了区分,票据卖断后银行就不再计入贷款规模,正回购则是不可以减少信贷规模,同样,逆回购也不能增加信贷规模。

  “大银行有钱,通常会利用这种手法来操作,”沪上一银行票据中心人员表示,“他们先把票据卖断给中西部的农信社,减少自己行的信贷规模,然后再从他们手里回购这些票据,一进一出,银行消了规模,票据又回到自己手里。”

  上述人员表示:“现在河南一些农信社被叫停该业务,但是还有其余地方可以做。互赢互利的事,没人拒绝。”

  “表内的资产转到表外,其实大家都懂的。”该人员如是说。

  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拆借中心)的数据显示,本月10日~16日,“中国票据”网报价系统接收了421笔报价,金额累计1867亿。其中回购报价142笔,报价金额1022亿;转贴报价279笔,报价金额846亿。股份制商业银行回购和转贴报价最为活跃,报价金额分别为676亿、386亿,占总报价66%、46%。

  拆借中心表示,转贴报价最高为7.8;最低为4.6。票据回购报价以逆回购为主,报价金额780亿,占总报价76%;转贴报价以卖出为主,报价金额591亿,占总报价70%。

  不愿意公开姓名的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其实从拆借中心的数据就能看出,银行缺钱确实很厉害了,如果不消规模,不放贷,没有利息收入,银行自身的正常运作就会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