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逃规模票据或全面叫停 去年隐匿信贷或超3万亿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08: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郭茹

  继此前河南、湖南等地农信社“逃规模”(逃避信贷规模)票据业务被叫停后,近日某地方银监局也向辖区内商业银行下发文件,全面叫停商业银行为“逃规模”所做的不规范的票据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该业务真的全面停掉,将给我国票据市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进而对企业资金链条带来巨大影响。但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监管层会如何“叫停”。

  去年全国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隐匿的信贷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为去年央行所统计人民币贷款新增量的近四成。

  或全国范围内叫停

  “昨天收到了银监局通知,全面禁止不规范的票据业务,”一名银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其他银行也应该收到了这个文件。”

  据了解,该通知中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通过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的方式来逃避信贷规模,要求银行认真实施新会计准则,准确核算票据业务。

  上述人士分析指出,近期江苏宜兴爆出的票据大案应该是促使监管层发文的主要原因。由于银行与农信社“逃规模”票据业务愈演愈烈,其中的风险正在暴露出来。

  “这种做法本身是违规的,因此规范整顿也是迟早的事情。”一家国有银行票据营业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

  此前河南、湖南银监局相继叫停农信社逃规模票据业务(本报6月10日报道),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迫使一些银行开始转战东北地区农信社。不过,随着监管部门全面整顿的开始,预计此类业务不久就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叫停。

  表内转表外的秘密

  本报此前的报道指出,商业银行与农信社进行票据交易之所以可以脱逃规模,源于农信社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的漏洞。

  规范的会计处理下,商业银行或者农信社在收进票据后,需要记在“票据融资”科目下,即所谓的“进表”,要占用信贷规模。当银行将该笔业务转贴现卖断出去之后,该笔票据可以从“票据融资”科目中扣除,做到“出表”。而如果银行是将该笔票据以回购的方式转出去,则仍要留在“票据融资”科目下,不能“出表”。

  而河南、东北等一些地区的农信社仍在沿用老的会计处理模式,对于“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做区分,即农信社无论是将票据卖断出去还是回购出去,都可以在“票据融资”科目下扣除。

  利用这一漏洞,银行将票据转贴现卖断给农信社,这样票据“出表”,可以腾出信贷规模,然后银行再从农信社逆回购买入票据,将这笔交易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不再“进表”。

  由于多数信用社不愿意将票据持有到期来办理“托收”,在票据到期前,银行还需要从农信社处将票据买断回来。

  “比如6个月的票,帮银行逃5个月+25天,最后5天买回来,这样日间规模就看不出来。”一名曾从事票据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因此银行开票的时候都很注意,到期日不会放在月末或者月头的,比如放在24、25日,只要到期不影响月末就好了。”

  逃规模或超3万亿元

  银行通过农信社逃匿的信贷规模具体有多大?因为银行回购来的票据是放入“买入返售”科目中,该科目实际上是这些逃出表外的票据规模所具有的“合法外衣”。因此计算上市银行年报中“买入返售”科目下票据业务的规模大致可以了解所隐匿的贷款规模。

  记者通过查阅16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发现,截至2010年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买入返售”科目中票据品种的余额总和为4100亿元左右,8家股份制银行该项下的余额总和约为1.4万亿,而三家城商行从300亿元到700多亿元不等。以此计算,全国几十家城商行该科目的余额总和可能会超过1.5万亿元。

  这意味着去年全国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隐匿的信贷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超过去年央行所统计的7.9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量的四成。

  而这一规模也已远远大于表内的“票据融资”额。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余额仅为1.4万亿元,较年初呈不断下降趋势。

  “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一直在开票,而票据融资量却在下降的原因。”上海一家大型票据中介公司有关人士说。

  “其中的漏洞太大,实际的信贷增长要超过10万亿,这可能就是货币政策根本踩不住流动性刹车的原因。”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说。

  监管漏洞是主因

  面对如此大的“藏匿规模”,如果监管层全面叫停该业务,可能会引发一连串影响。

  “没人愿意接票,票据市场利率会大幅上扬,一些银行票据人员可能会失业,大量以票据作为主要融资手段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条可能会断掉,因为票卖不掉,银行也不愿再开票。”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说。

  但他进而表示,具体还要看监管部门会如何规范。如果叫停后,银行在信贷规模上可以有所突破,可以缓解其影响。

  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信贷规模严格控制以及银行业务经理的业绩冲动,是导致此类业务泛滥的原因,但其根源仍归结于监管上的漏洞。

  “按照监管规定,一方‘出表’,对方必须‘进表’。”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说,“农信社和银行双方则是利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及合同的不完整性,来达到规避风险资产占用和隐匿信贷规模的目的。”

  他指出,如果同一区域市场上的两家银行一方 “脱表”,而另一方也不“进表”,就属于“双买断”行为,很容易会被查出,一旦查出就会被处罚。因此银行才需要找不规范地区的农信社来做,以逃脱这一处罚,这恰是体现了在监管上存在的漏洞,是监管不到位的表现。

  银行之间的“双买断”行为于去年年初被正式叫停过。而实际上,目前银行和农信社之间的“逃规模”票据交易也属于一种“双买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