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PMI连续下跌预示通胀预期减弱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1日 16: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PMI指数持续三个月的下滑,预示货币紧缩初见成效,但这并非“去库存”现象,而是企业通胀预期和缓导致资产配置的变化。因此,不存在所谓“硬着陆”或者“软着陆”的现象,只是年内中国经济增速简单波动而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1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该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当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态势仍在延续。从各分项指数来看,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有所上升,上升1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为最大,达到3.6个百分点。本月20个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达到50%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低于50%。分区域来看,东、西部高于50%;中部低于50%。从产品类型看,生活消费品类企业高于50%;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低于50%。

  传统的基钦周期理论中“去库存”的定义,是指大宗可选消费品销售形势急剧萎缩,导致相关上下游行业企业不得不搞清仓大甩卖,最后导致商品价格一落千丈,各行各业一起进入裁员减产的状态。而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PMI指数下滑却并非完全上述原因所致,因为“去库存”现象一旦出现,绝不可能现在这般温情脉脉,一般都是以经济大跳水的局面出现,具体情况可参考2008年下半年的中国经济惨象。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币当局的严厉货币紧缩,很快扭转了企业之前的通胀预期。在去年四季度,企业和个人通胀预期非常强烈,突出表现就是囤货,对于企业而言,持有现金显然不如持有原材料或者硬邦邦的商品更合算。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形势突然逆转,企业都急吼吼地四处找钱,民间利率甚至飙升到年息20%的水平!此时,持有现金要比持有商品货物更合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6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甚至上升了1%,但原材料库存指数、采购指数等指数却下降了1%。如果真的是“去库存”,那么产成品库存库存指数也要下降才合理。

  此外,今年上半年大宗可选消费品——地产汽车的销售形势虽然同比有所放缓,但还是保持温和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房地产,在宏观调控“大锤”的重之下,上半年除了4月份之外的其他月份,都维持销售温和增长态势。这种情况下,指望中国经济进入“去库存”,可能性很小。因此PMI指数连续三月下跌,是中国央行数量紧缩成功扭转市场通胀预期的结果,并非经济“硬着陆”或“软着陆”。这些仅仅是中国经济年内简单小幅波动而已。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