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资金饥渴未缓解 6家银行抛出1931亿股权融资方案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5日 08: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存款准备金率一月一调,银行体系资金紧张、资本充足率下降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多家上市银行抛出再融资方案,其中以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为主的债权融资被多家银行青睐。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农行、工行、中行今年以来已经分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0亿元、35亿元、500亿元、380亿元和320亿元次级债,总计1335亿元。股权融资方面,华夏银行等6家银行预计融资规模将达到1931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14家上市银行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再融资约3210亿元用以补充资本,占当年A股再融资的80%。但显然,去年的天量融资并没有缓解银行的“资本饥渴症”。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权平均值为11.8%,较2010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离11.5%的监管红线仅一步之遥。

  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各银行披露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去年年末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工行资本充足率为11.7%,较去年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66%,比去年年末下降了0.31个百分点;农行一季度资本充足率更是比去年底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1.4%,已经低于11.5%的监管标准。

  另一方面,监管政策也在不断收紧。5月3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对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新监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具体来看,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而国内银行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大型银行11.5%、中小银行10%,这意味着对可能被归为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中小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将提高0.5个百分点。

  “目前通过利润存留增加资本的空间十分有限。按照目前的贷款增速,未来一些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同时要满足监管要求,就不得不寻求再融资。”某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为缓解资本压力,多家上市银行今年以来接连抛出再融资方案。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家上市银行已经或拟发行次级债,总规模达2945亿元。具体来看,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农行、工行、中行今年以来已经分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0亿元、35亿元、500亿元、380亿元和320亿元次级债,总计1335亿元。另外,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拟发次级债的规模约为1610元,其中建设银行6月10日公布的800亿元拟发次级债规模为各家银行之首。同时,兴业银行发行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近日已获得银监会核准。

  “今年以来银行密集发行次级债,主要是由于之前一些已经或即将到期,银行急于发新的次级债券来补充附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据了解,在核心资本充足的前提下,补充附属资本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支撑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高资本回报率。

  除此之外,深发展银行今年已发行36.5亿元混合债;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农行、交行、中行等在未来几年拟发行人民币债券总规模达到170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拟于2011-2012年公开发行不超过500亿元金融债券;交通银行拟赴港发行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债券;中国银行拟在2012年底前在香港发行总规模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债券;3月31日招商银行董事会通过修订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的金融债方案。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各银行共计发行了1349亿元债券,已超过去年一年902亿元的发行量。中金公司近期发布的《次级债进入供给高峰》研究报告预计,今年全年次级债发行量有望达到1400亿至1600亿元,扣除全年大约80亿的到期量,总净增量大约为1300亿至1500亿元,是去年约500亿元新发次级债的3.2倍。

  股权融资方面,2011年以来,华夏银行以每股10.87元价格定向增发了18.6亿股,共计募集资金201亿元;另外,今年以来招行、民生、北京银行接连抛出股权再融资方案,加上光大银行H股首次发行,4家银行合计融资规模约为1470亿元;再加上中信银行尚未完成的配股,则6家银行预计融资规模将达到1931亿元。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连续6次上调,银监会拟出台的新《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提出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攀升,多方因素均使银行体系的资金局面日趋紧张。发行次级债券、配股、推行各种理财产品等中间业务,成为银行体系补充附属资本,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缓解资金流的重要调节手段。(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