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上海零度可口可乐原液在台湾被检出含3种防腐剂,其中1种在台被禁用,另2种含量超标。可口可乐台湾分公司称,该批原液并非台湾采购,是不小心误送到台湾,它的配料在中国内地属于合法添加剂,食品安全专家均称该防腐剂安全。(7月18日《新京报》)
同是防腐剂,待遇大不同:在台属违禁品,在内地却“合法”。尴尬之至的对比,让人错愕。它似乎为人们“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猜想,新添了例证。
食品安全,关照着民生福祉,容不得“国情地情说”下的疏忽懈怠,理应追求臻于至善;其标准也不能“掉链子”,而要高高筑起,不留盲区。若食品安全标准太低,势必成“漏鱼之网”,间接纵容“毒食品”的潜滋暗长,最终为之埋单的是百姓身心。遗憾的是,众所周知,“三聚氰胺”“地沟油”等的轮流来袭,早已点染出内地标准上的“漏洞百出”。风霜凛冽的现实,在刺激着我们的情绪两端:一面是审丑疲劳,一面又无法安心。
可乐误送,一不小心抖露出“防腐剂标准南橘北枳”的内幕,令我们惊奇,却不惊诧:惊奇的是,没想到连细到一瓶可乐,都有防腐剂上的差别;可联想到食品安全波澜频起,动辄得咎的语境,它又在你我意料之中。
添加剂添多无益,尽量少加,本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通识。正因如此,在西方,许多国家秉持着添加剂“能不添则不添”的准绳,对剂量有严格限制。可3种在台湾或遭禁用,或属超标的防腐剂,在大陆横行无阻,证伪了“国标不低于国外标准”的专家说法,让人疑窦丛生:添加剂标准的因地而异,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太过宽松?当容忍底线上移,食品质量的滑坡无可避免。
可乐原液绝非孤例。食品安全国标的滞后,在不少领域都有迹可循:比如三聚氰胺一再复出江湖,瘦肉精禁而不止,乳业国标更被炮轰是“全球最差”……食品安全的走向,也跟标准的宽严紧密挂钩。无怪乎,在大陆,“竞购洋奶”等现象频发,映照出食品安全的堪忧境遇和社会信任的断裂。
食品安全已然是凋敝破陋,人心也在杯弓蛇影,但人们仍心怀期许,祈望“毒食品”会销声匿迹,食品安全的堤坝固若金汤。而要修复食品安全中的裂痕,你我总免不了对“零容忍”的重申。当安全标准“牛栏关猫”,监管又疲软乏力,注定规避不了“魔高一丈”的现实威胁。而宏观层面的价值重塑、市场秩序建构,说起来虽遥远,却是浇灌商业伦理的精神“砥柱”,能促进商家的“道德血液”增稠。正是监管与价值塑造上的双重失落,造就着食品安全上的“与国际脱轨”。而食品安全的救赎路,也离不开监管强化和市场伦理的重建。
在过于“温和”的安全标准和治理环境下,“合法添加剂”,或许会给百姓“合法的伤害”。 还是早点偿清食品安全上的“负债累累”吧!将国标“短板”补齐,强化整饬,还原市场伦理的常识,都正当其时。毕竟,我们还没有“百毒不侵”,社会价值底线也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