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各省上半年GDP近期将陆续公布,最新消息说,今年有可能再次出现各省GDP之和超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GDP情况。专家认为,总量差距是“老问题”,如果结构性数据差异过大,甚至可能影响对宏观走势的判断。为什么这种“1+1>2”的情况长期难以解决?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日前在解读下半年用电需求时透露,在我国31个省区市中,上半年有28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10%,其中有12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13%。如果按照这一数据测算,全国上半年GDP的数据应该超过10%,这也将明显超出国家统计局13号发布的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的数据。
事实上,我国按各省GDP的加总之和、平均增速等,长期以来都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数据有差距,而且基本是“1+1>2”。比如,2010年全国31省市区GDP加总之和为43.2738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总量39.7983万亿元多近3.5万亿元,相差近8.8%。
对这个问题,很多专家都发表了看法。主要观点是认为,目前我国GDP核算采取分级核算体制,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国家统计局对各省份的GDP数据进行审核。
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的全国GDP总量和各省发布的数据,他们的数据来源不一样。从统计技术上看,一些跨省的产品,各省分别核算的GDP相互间就可能存在重复;对第三产业的统计由于调查、估算方面存在误差,也可能使各省的总和与全国数据产生差距。
同时,也不排除由于政绩考核等各种原因,存在一定的虚报、瞒报。
国家和地方数据“打架”,对数据的权威性是很大的伤害,因此也有很多声音在呼吁要加快统一核算的步伐。去年9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统一核算地方GDP非常重要,国家统计局会同地方统计局对2010年前两个季度GDP统一核算进行了试点,有了初步方案,正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后,依法按程序报批。
有专家认为,如果国家和地方数据二者差异过大,就有可能干扰宏观决策,造成对未来经济走势的误判。
举一个例子,13号,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GDP增长9.6%,一扫了此前市场有关宏观经济“超调”、“滞胀”的担忧,同时部分指标有所下行,也提示调控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目前仍是宏观调控的政策“观察期”,预期相关措施会更谨慎。
但是如果各省发布的数据显示增速超过10%,那就意味着,不但经济没有下行风险,甚至可能处于过快增长区间,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宏观调控节奏。
另外专家还指出,当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主要走势是“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如果在这种结构性数据方面,各地的数据与国家总体数据有较大的差距的话,就更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了。(经济之声值班编辑刘霖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