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调结构 化解经济“两难”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05: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时至年中,我国宏观经济继续朝预期方向发展。经济下滑潜在风险有所降低,通胀水平很可能在三季度出现拐点。然而,需要关注的是,“调结构”步伐似乎没有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证券报认为,“调结构”是破解经济“两难”的钥匙,沿着这一思路,无须纠结于当前政策是否“超调”。

  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9.6%,这一增速快于预期。对经济结构调整,一些更为具体的经济数据很能说明问题。首先,从需求结构看,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为4.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为5.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0.1个百分点,投资仍是经济增长首要贡献力量。其次,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我国第一、二、三次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3.2%、11.0%和9.2%,占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第二产业的增速仍领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发电量增长16.2%,较5月均出现增速反弹。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实践看,经济热度上行往往伴随着重工业甚至高耗能行业产值的反弹,可能使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结构调整任务更为艰巨。

  “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然而,在实际经济工作中,“调结构”步伐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被迟滞。

  有的地方热衷于在“十二五”初期上项目、铺摊子,忽视提升居民收入、发展服务业等构建扩内需长效机制工作;有的部门满足于投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缺少进一步改革相应体制的勇气;有的官员习惯于“GDP本位”,希望国家长期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稍有变动便要求“放松调控”;有的企业热衷于规模效应和营造“概念”,丧失技术创新动力和实业精神,沉溺于炒楼、私募股权投资(PE)所带来的“暴利”。这些现象在当下尤其值得警惕。

  今年宏观调控要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兼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反映到实体经济中来,往往使经济运行“两难”问题增多,如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矛盾,货币供应持续增长和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并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的是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最根本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从中长期看,推进“调结构”,需要松紧搭配的宏观政策格局。一方面,财政政策积极而不激进,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改善投资结构、调节分配等方面的作用。

  考虑到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及财税体制改革因素,未来政策力度不宜过于激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应中性偏紧以配合财政政策。为遏制通胀压力,去年以来,央行实际上执行了偏紧的信贷和利率政策,未来类似政策力度不会再那么大。但需要明确的是,稳健货币政策应是较长时间的连续性政策,而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

  抓住经济走稳的时机,利用好价格上涨的倒逼机制加快“调结构”力度是当务之急。近期相关政策措施的调整已启动:国家日前审议通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调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资源税改革力度将择机加快,9月起我国将上调个税免征额;新的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已于7月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更新频率将加快。

  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证券报认为,今年以来股市板块热点不断显现,如保障房、水利及部分资源产品,但这些热点背后更多显现出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效益,仍未能充分体现出居民消费及服务业的勃兴。这样,目前资本市场更多地维持震荡和局部活跃格局,反转突破需新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确认配合。只有伴随着新增长点的确认、经济结构的优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才能迎来更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