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四大房企拟借保障房名义融资170亿元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8日 10: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7月26日,保利地产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发行不超过40亿元的中期票据,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继6月发布43亿元融资计划之后,首开股份8月3日再次宣布融资50亿元……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仅首开、保利、栖霞建设、信达地产四家房企就以保障房之名拟融资170亿元,那么这些钱真的全部用于保障房吗?还是欲搭保障房便车改善企业资金状况?又有谁来监管这些资金的使用呢?

  撰文/记者 蒋悦飞

  保障房建设3%的利润率很难吸引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在今年房企资金链普遍感到紧张的时候。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开发商融资基本处于“大门紧闭”的背景下,保障房却有“可乘之机”。

  8月3日,首开股份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保障房项目建设需要,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而在两个月前的6月3日,首开股份刚刚公告拟发行不超过43亿元中期票据,理由同样是用于保障房建设。

  首开股份并非特例。7月26日,保利地产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全票通过公司发行不超过40亿元的中期票据,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

  此外,栖霞建设和信达地产也分别计划发行17亿元和20亿元的中期票据,用于保障房建设。上述四大房企总计融资规模达到170亿元。

  分析:

  保障房融资成本低于一般地产融资

  国泰君安分析,中期票据及私募债预计均不用经过证监会的审批,只需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即可,手续相对简单,在目前地产融资渠道受到严控、连高成本的信托都陆续叫停的情况下难能可贵。

  市场预计,首开股份中票及私募债为3~5年期左右,发行利率接近基准利率或略有上浮。

  有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大约在15%~20%。而8月1日,财政部代理发行了一笔226.6亿元的三年期地方债,票面年利率为4.07%。由此可以估算,上述房企的票据融资成本远低于目前地产公司普遍的融资成本,且期限长、更为稳定。

  警惕:

  以保障房资金改善企业资金状况

  十二五期间,全国3600万套保障房需4.8万亿元资金。为解决资金困难,6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相关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这是继去年10月有关部门首次“松口”允许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发行债券。

  然而,低成本融来的资金能否完全用在保障房项目上?

  继6月发布43亿融资计划之后,首开股份8月再次发布计划融资50亿元。而其4月份对媒体公布,首开在建和拟建的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假设以建设成本4500元/平方米计,需要资金约54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总计93亿元的融资计划能够获批,而首开的保障房计划没有相应扩大的话,将超出保障房建设资金39亿元。而根据其公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首开持有现金8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51亿元减少了68亿元。可见,93亿元的总融资规模不仅可以解决其保障房项目的资金困难,还可以缓解其他资金压力。

  5月31日,山西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行25亿元企业债,其中14.7亿元拟用于廉租房建设,10.3亿元拟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和市政建设。

  监管层:

  同一城市只能有一家融资平台

  进入8月份,全国公布的保障房建设进度突飞猛进,同时以保障房为名的融资计划也纷纷出炉。在信贷紧缩、房地产融资基本受挫的背景下,各路企业和地方政府纷纷转道保障房,其成败关键,不仅影响着保障房建设进程,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金面。会不会因此出现以保障房为名的顺风车,引起了业界和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发出通知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在同一个城市只能有一家融资平台公司承贷公共租赁住房贷款。

  记者了解到,广州拟允许符合条件的投融资主体申请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链接:

  银监会按季监管平台贷

  有消息称,银监会拟于6月至9月期间处理多达463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债务(约合人民币29956亿元)。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间新设立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同时,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一部分贷款,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将介入承担部分损失。

  但银监会、财政部以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均向《华夏时报》记者否认了上述方案。但可以明确的是,要“以降旧控新为目标管理平台贷”。北京银监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各银监局分别于4月末、6月末、9月末和12月末前,按季度将检查报告以省为单位汇总,统一报送银监会。”北京市银监局相关人士说。(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