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发产品扩容速度远远不及老产品缩水快。市场低迷,小券商旗下的集合理财产品意外抢眼,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一些大券商的产品遭遇规模和业绩的下滑。市场人士认为,一些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可能被迫清盘。
多只产品触及清盘线
集合理财计划规模少于1亿元的出现并不意外,下半年或有更多产品面临清盘风险,业内人士对于券商集合理财的前景不是很乐观。
WIND统计显示,在目前的228只集合理财计划中,中银国际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和国泰君安央企50的资产规模少于1亿元。“央企50”的产品投资主办人表示,整个二季度,由于受到央行紧缩政策的影响,市场几乎呈现单边下跌状态,最大跌幅超过15%;该集合理财计划不得不面对大额申购赎回频繁发生的被动局面。作为一只投资于上证央企指数的被动投资管理产品,其80%以上的仓位都在央企ETF,其余则是持有中国神华、中信证券和一些银行股等。央企50的净值目前为0.9084元,从其持仓表现来看,走向也不容乐观。业内人士预计,可能有更多的产品触及清盘线,但因公告更新等问题尚未统计在内。
截至6月30日,12只产品的资产规模不到1.1亿元。其中,平安证券两只、国泰君安两只、华泰证券两只、光大证券两只,长江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国信、齐鲁、招商、第一创业等券商各1只。此外,49只产品资产规模在1.1亿到2亿元之间。
业内人士分析说,集中持仓及产品设计本身都在今年遭遇了市场寒流。上述集合理财计划多为混合型、债券型产品。打新股的产品、QDII产品及股票型产品多为市场摒弃。如果产品设计不合时宜,每一个开放日,就是大幅赎回的时刻。例如中银国际证券集合理财产品“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两次发布巨额退出情况公告,称产品开放日管理人收到的净退出申请超过上一日该集合总份额的10%,集合计划管理人已全额兑付当日的退出申请。仅仅经历了两个开放日,“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的管理规模就从成立之初的153201871份萎缩至82291695.72份,缩水幅度高达46%。按照产品8月1日1.0122的单位净值计算,“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的资产净值已不足9000万元,低于1亿元的“清盘”红线。
靠发新品做大规模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表示,规模与净值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管理人希望规模做大,但投资者不满意净值表现会选择赎回。今年虽然有大规模赎回发生,但券商新发产品数量在增加。不过,靠新发产品维持规模的做法已越来越行不通。
从管理规模来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从2005年的132.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352.5亿元;从首发规模来看,2005年新发产品份额为139.5亿份,到2010年全年新发产品份额为782.2亿份,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2%。截至2010年底,48家证券公司先后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179只,总募集规模(按照首发募集规模计算)超过2000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拥有客户资产管理资格的券商家数已达54家,产品数量达223只。今年新设立的产品就达50只,但根据WIND统计,最新的集合理财计划总规模仅为1476亿元。其中,从2010年7月28日至今成立的集合产品共有105只,合计资金规模753.38亿元,占比达50.88%,这意味着近一年的募资规模超过以往5年的总和。
今年以来,曾经风光的大券商在规模与净值上遭遇双重打击。过去给优质券商贡献利润的资产管理业务今年收益大幅下降:华泰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96%,其管理的集合计划数量已达13只,合计管理资产规模缩小为64.27亿元。国信证券9只集合理财产品成立时规模总和为99亿元,但目前9只产品净资产规模缩水到50亿元,缩水近50%。2010年成立的产品今年遭遇了大规模缩水。
规模缩减的背后必然是券商业绩的下滑。曾经的明星今年业绩下降同样惊人。去年曾以半年37.26%收益夺冠的浙商证券,其旗下浙江金惠2号今年上半年收益-23.25%,业绩垫底。此外,2009年的“大满贯”国信系今年上半年9只理财产品亦全告亏损,平均跌幅8.86%。
相反,一些中小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更为抗跌,如东北证券旗下4只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全面跑赢市场。根据WIND统计,东北证券3号的首发募集规模突破28.35亿元,创去年全年建行代销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发行规模最高的纪录。截至8月5日,除少数未公布净值的产品外,东北证券1号凭借今年以来8.79%的收益率,在所有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位列榜首,其最近一年的收益率达24.18%。此外,兴业证券的金麒麟、玉麒麟产品业绩排名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