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谁都没想到通胀如此顽固。
尽管通胀预期在意料之中,但7月CPI创连续37月来新高的涨幅还是再一次刺痛了中国经济的神经。“6.5%实在是有点出乎意料,大家原本认为虽然7月CPI不会低于6%,但也不会高于6月的6.4%。数据让此前流行的‘拐点论’破灭了。”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教授戴学来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通胀风险正在加剧
如果说短期通胀压力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来缓解,目前市场更多的担忧在于,中国通胀面临长期化的风险。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5%,涨幅比上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另外,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5%,环比与上月持平。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预计,未来几个月CPI涨幅还可能继续上行。
因为从数据来看,物价上涨的原因与之前几乎没有区别,食品价格仍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虽没上涨,但也未下跌,仍然同比上涨7.5%,说明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认为,7月的CPI表明在历经数月的宏观调控之后,高通胀的基本态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后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从国际粮食价格来看,2011年6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4点,比5月份上涨1%,比2010年6月高出39%。今年以来,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保持在231点以上,保持高位运行。
有专家指出,当前的通胀很大程度上是输入型通胀,单靠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货币数量手段还不够,还应当多利用加息等货币价格手段。
拐点或在第四季
尽管7月CPI涨幅是否已经达到了年内高点存在争论,但是市场普遍认为,到了四季度的时候,CPI的同比涨幅可能出现回落。
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君玮表示,由于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持续高企,7月CPI高于预期创本轮周期的新高,但是通胀已经见顶,并将在今后几个月逐步缓慢回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对记者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最近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一档至AA+,这一重大利空无疑严重的打击了正在债务危机中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来受到重挫。由于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是本轮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将有效缓解未来中国的物价上涨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表示,考虑到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降低归零以及政府对物价的调控措施将逐步发挥作用,我们预计三季度将是年内物价的拐点阶段,四季度物价涨幅将缓步回落。
“当然,在劳动力成本长期看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然高位徘徊以及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等因素的影响下,年内物价回落幅度可能有限,至年底11、12月CPI同比可能仍居4%左右,预计全年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在5.2%左右。”陆志明说。
抗通胀仍是当下重点
鉴于7月CPI水平再创新高,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显然仍有必要。戴学来对记者表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抗通胀”仍然是首要目标,现行的紧缩政策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戴学来表示,未来物价涨幅的回落将是缓慢的,在一段时间内仍有可能处于高位,“因此我们认为当前放松货币政策仍然为时过早。尽管海外金融市场受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和欧债危机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并不会对中国经济短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兴业银行曾在7月给出如下政策判断:“8月加息不提准”。上周五(5日)美国主权评级被调降,直接触发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紧急磋商,严阵以待应对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巨大震荡。这种背景可能令中国政策调整的时点延迟。
但鲁政委强调,“延迟”不等于“取消”,只是试图在观察清楚金融市场的反应后再采取行动。“我们继续维持年内加息1到2次的预期,只是政策出台的时点变得更难判断;如果真如我们所预期,美国主权评级风波能够在一周内平复的话,那么目前就仍然无法排除宏观当局在8月后半月继续出台政策之可能。”
鲁政委还说,近日意大利等国国债价格的强劲回升,显示欧央行已入市购买意大利国债。而此前,日本和瑞士采取了干预汇市的手段,以抑制本币升值。如果下半年美国经济仍不景气,全球可能迎来新一轮以美联储为首的“量化宽松”。“从历史经验来看,越是海外维持宽松政策,我国国内就越应保持政策的稳健性,而不应进行随波逐流的放松,否则国内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资产泡沫。”鲁政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