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兴业基金自曝短炒中恒集团 买卖精准被疑内幕交易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1日 07: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兴业全球基金今年可谓是踩雷“专业户”,在近期受到投资者和媒体对其频踩地雷股的质疑后,昨晚在其官网发布《关于旗下部分基金投资情况的说明》,其旗下基金参与中恒集团(600252,收盘价18.27元)、华兰生物(002007,收盘价26.30元)投资的基金,早已在这些上市公司股价大跌之前就已出货了。

  但根据其公布的信息来看,其基金对华兰生物的持股为11个交易日,对中恒集团的持股时间仅有7个交易日。如此短时间快进快出,而且对风险预判精准,让网友惊呼“兴业全球的基金经理是股神!”

  同时,兴业基金过于精准的短期操作,和回避“地雷股”的提前判断,也让投资者质疑兴业基金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的问题。

  7个交易日短炒中恒集团

  8月31日,兴业全球基金官方微博发布简短说明称,兴全趋势6月30日买入中恒集团18万股,但早已于7月8日“全部获利抛出”,未有其它基金参与。另外,兴全绿色基金曾买入华兰生物,但也早已在大跌前“全部卖出”。

  也就是说,兴全趋势仅持有中恒集团短短7个交易日,便迅速获利出局。如此快进快出的风格,让投资者不禁感叹公募基金的作风堪比游资与散户!

  在标榜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中,作风凌厉的基金也不乏其主,兴全趋势此次更可谓“现身说法”。

  事实上,在短暂停留区间,中恒集团股价也并未有太大波动。以买卖两日分别的开盘价和收盘价计算,区间涨幅为6.05%,兴全趋势买入的18.23万股获利20万元左右。这对于资产管理规模高达126亿元的兴全趋势仅如杯中之水。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这只由兴全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管理的明星基金,持股集中度相较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言较高,今年二季度末共持有75只股票,其中对中恒集团的持股市值仅排倒数第二。而从其买卖明细来看,其累计买入卖出金额较大的股票也绝少重合,这意味着这只基金并未有显著的波段操作的风格。

  但某业内资深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事件,只是揭露出基金操作的冰山一角。

  “这就是基金短线操作风格的一个明证。基金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的先发优势,进行个股的超短期操作,对市场和散户危害极大。”他认为,“基金作为市场中的中长期资金,如此操作,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风险。”

  借利好出货 被质疑“太精准”

  虽然中恒集团是近年来市场上的牛股,兴业系基金却极少碰触。从近一年以来的定期报告披露情况来看,兴全系基金均未持有过该股,对中恒集团的“突然关照”似乎有点突兀。

  此外,兴业基金并没有说明旗下基金买卖中恒集团的投资逻辑,但是,兴全趋势选择买入卖出的时间点却十分蹊跷。

  兴全趋势在6月30日买入中恒集团,7个交易日后的7月8日,中恒集团公布半年度预增公告,称“预计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50%”,当天股价冲高回落,兴全趋势全部获利抛出。

  对此,有网友惊呼:“原来兴业基金堪称短线高手!”、“强烈建议搞个追涨停基金!”……

  但由于兴业基金买卖中恒集团时点太过精准精确,更多的投资者却对此提出质疑:“6月30日买入,7月8日获利卖出,究竟展示了什么投资逻辑?”还有投资者表示,“这一澄清,反而把基金内部的操盘秘密给泄露了。”更有投资者直言,兴业基金“内幕交易和(信息)防火墙隔离都有问题。”

  对此,某基金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兴业基金可能是有预计到中恒集团业绩预增而买进,公告当天卖出也有自己的原因,但从极短的操作和卖出时点来看,兴业基金仍不能和“内幕交易”的嫌疑撇清关系。

  “6月底,中恒集团成交量就逐渐放大,说明有资金提前知道了中报业绩预增的消息,在这波资金的助推下,中恒集团一路上涨。”他表示,“而在8号中恒集团放出利好当天及随后两天,股价都下跌,说明这部分资金落袋为安。兴全趋势买的18万股,你能说就不在里面吗?”

  他同时认为,兴业基金披露自己个股操作,被投资者质疑内幕交易,则必须自证清白,“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机构在股票上涨前买入,和下跌前卖出的行为,都可以被证监会认定为内幕交易,需要机构投资人‘辩方举证’,自己证明清白。”

  因此,虽然兴全趋势在中恒集团大跌停牌之前就已出货,避免了损失,但如此短炒之举仍令不少市场人士大感疑惑。“毕竟,结果的正确并不能推论出过程的正义。”有业内人士表示。

  兴业基金面对投资者质疑解释称:“我司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兴全趋势的十大重仓股,基本保持稳定,但有些时候也要把握一些短线的交易性机会。”而对精准买卖个股的投资逻辑并未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