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海底捞系列观察之十一
海底捞卫生不过关 邀请记者参观成走过场
编者按:
9月10日,记者奔赴位于四川成都西河镇的海底捞配料中心,要求参观其底料生产流程。但是,记者有点失望。从设定好的通道匆匆而过,能看到什么?记者几次提出参观内部车间均遭拒绝,理由是记者没健康证,从表面看,很正常,很合理。但是,为啥我们的另一路暗访记者,没有健康证却连续在生产线上工作了7天?
记者评论道,简单的流程让记者大体了解了海底捞的火锅底料是如何做出的,工人整齐着装,认真工作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参观一家工厂绝非区区十几分钟就能结束的,一张“健康证”不是阻挡进一步参观的理由,承诺参观就应该做到切实的公开透明,表面永远是表面,它总是光鲜亮丽,而背后不为人知的才是根本,人们渴望了解“背后”,只有“背后”明亮了,眼前才会更加“耀眼”。莫让承诺成为一场“秀”。
卧底海底捞成都底料车间 工人装袋搅拌不戴手套
9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龙泉驿区西河镇西河大道上的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海底捞火锅底料生产基地。记者说明来意,保安说招聘需要找招聘通知上的蔡先生。打通电话后,蔡先生简单问了记者在哪儿,随后让记者第二天去厂子面试。
记者本以为蔡先生会要求立马去办理健康证,但记者“多虑”了。蔡先生告诉记者,健康证不用着急,先干上七天,七天之后再办。“我们这边不少人的健康证已经到期了,等需要补办的健康证多了,大家一起办。”蔡先生让记者先交上办理健康证的费用,工作半年后公司会将钱退还给工人。随后蔡先生问了记者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让记者留下身份证,复印之后再归还给记者。
9月3日记者开始上班。记者询问工人为何不在上岗前就办理好健康证,工人说与老员工一起办。工作将近七天,记者先后在包装车间和搅拌车间干过,并去过其他车间,但从上班到离职,蔡先生一直没有提过健康证的事情。
底料漏油了,拆开包装再回收
工作第一天下午,记者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公司里一位领导拿着刚刚冷冻的火锅底料,看得非常仔细,貌似火锅底料出了问题。一开始记者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整个下午,记者看到工人们都围着一个大桶,他们正在剪开已经装好的火锅底料袋,然后将火锅底料倒进桶里。
记者发现,类似的回收现象并不少。火锅底料装内袋时,因为封口不严有时会出现漏油的情况,但在直接装箱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记者也参与了一次底料回收工作。一天,记者被小组长叫到仓库,看到二三十个装有火锅底料的箱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渗油痕迹。这些底料都是8月份的,有些箱子里面漏油的有好几袋。为了找到漏油的那袋,工人们将渗油处的底料拿出来,放在板子上用手使劲揉搓,冒油的就是漏油的底料。找出来后,工作人员将漏油底料剪开,将底料倒进盆里,然后重新装袋,其余底料重新装箱。整个过程中工人没有戴手套,手上沾满油。
这会不会影响火锅底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工人们表示很放心,“保质期12个月,质量肯定没问题。”一位工人回答道。
装袋、搅拌直接赤手操作
培训期间,工作人员对记者强调了食品安全。在消毒室里,记者还看到了形象的卫生宣传画,要求脚套、手套、头罩、口罩一应俱全,卫生消毒步骤也非常严格。但工作几日记者看到,在这里,大部分情况下工作人员都是直接用手工作,就连装袋、搅拌这种可能接触到食物的工种也直接用手。
火锅底料生产过程一般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选料、配料、拌料、包装。选料时,员工们挑出不合格的货物或杂物,记者看到 ,女工挑花椒时没有戴手套。搅拌车间里,工人们赤手握搅拌工具。底料熬制成功将要装袋时,记者也未发现工人手上戴任何卫生防护工具。
到了装袋环节,工人似乎不会直接接触火锅底料,也没人戴手套。但事实上,包装车间的工人们除了包装外,也有碰到火锅底料漏油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会赤手剪开内袋的口。
9月8日,蔡先生把记者安排到拌料车间工作,一位老员工让记者跟着他去粉碎盐。老员工站在机器上,记者站在下面,握住袋口的一头,将盐抖到袋口后装进大桶里。这里经常遇到盐撒漏出来的情况,有时候机器里吹出的风很大,盐也会被吹得整个车间都是。老员工会拿起扫帚将地上的盐扫在一起,用手捧起来放到桶里。
负责人陪记者参观海底捞车间 只能从通道观望张总带着记者穿过通道走到一个加工车间,门的旁边有一扇大玻璃,透过玻璃记者看到上百平方米的车间内,四五名工人戴着白色的帽子,在机器上搬运包装好的底料。张总告诉记者,“这是生产出海底捞配料的最后一步,工人将生产好的火锅底料按照每箱规定的数量装到箱子里。这些包装好的火锅底料,将运送到全国各个海底捞的火锅店,也有一些是卖给顾客的。”她表示海底捞在全国有五十多家直营店,所有的配料都是从这里运出去的。
记者提出进到车间内近距离观看,张总表示参观工厂只能从走廊的通道上透过玻璃参观,不能进入加工车间内。并称无论对待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标准,即使是相关领导来工厂参观也是一样,不能进入车间。
随后张总带着记者来到了配料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几百平方米的车间上摆放了各种加工调料的机器,靠着窗户旁边的不锈钢机器上工人正在搅拌着配料,不锈钢架子上摆放着几个装满红油的盆,而地上摆放着白色的桶,桶里都泛着深红色。记者询问张总,她告诉记者,那些都是加工配料所必须的原料,但当记者询问她都是哪些配料时,她表示有些是商业秘密不能随便透露。
一行四人穿过生产车间进入另一个车间时,记者看到通道门口上写着类似进入通道必须戴脚套的文字,但一行四人都没有戴脚套,一路走来也并未有任何人提醒。
评论:不要将承诺当成一场“秀”
火锅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底料,火锅是否好吃关键就是看它的汤底如何,那么海底捞的配料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市民关心的环节,带着疑问记者去参观了配料公司。服务依旧是好,几次联系海底捞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的确在这一点上,海底捞做到了领先。
但在参观环节上,简单的流程让记者大体了解了海底捞的火锅底料是如何做出的,工人整齐着装,认真工作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参观一家工厂绝非区区十几分钟就能结束的,一张“健康证”不是阻挡进一步参观的理由,承诺参观就应该做到切实的公开透明,表面永远是表面,它总是光鲜亮丽,而背后不为人知的才是根本,人们渴望了解“背后”,只有“背后”明亮了,眼前才会更加“耀眼”。
莫让承诺成为一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