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秋季如何补水需要技巧 多吃“白食”防“秋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10: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十一”过后,天气变凉了,不少市民总感觉浑身不舒服: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这时你的体内已经出现“燥气”预警信号,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但如何预防,如何补水,需要技巧。为此,记者咨询了清远市中医体检中心主任陈太日。

  治疗先区分温燥和凉燥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李小姐最近很是烦恼,每天晚上洗完澡,或是日常洗了手后,皮肤均会出现紧皱,嘴唇也开始掉皮。“手指和指甲之间开始裂开。”李小姐称,即使是初秋,其指甲缝也有“倒刺”,“所以我的包里常年都放着指甲刀。”

  陈主任表示,对于皮肤干燥的人而言,秋季是一个考验。进入秋季已代表着到了干燥期,但是通常要进入“干燥危险期”才被我们察觉到。如整张脸感到紧绷;用手掌轻触时没有湿润感;身体其他部分的皮肤呈现出干巴巴的状态;有的部位有干燥脱皮现象;洗澡过后有发痒的感觉。

  陈主任解释,皮肤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等几部分。表皮的最外侧有一层角质层,表面的皮脂膜起到防止肌肤水分流失的作用。角质层内部还有一种细胞间脂质,维持肌肤内的水分。当肌肤的新陈代谢变得迟缓时,皮脂膜产生的皮脂就会慢慢减少,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外界刺激,水分流失,就形成了干燥。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秋季的主要特点是“燥”和“干”。一般初秋天气燥热,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就会变得燥而凉。由于受到“秋燥”侵袭,人体常常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伴有唇掉皮、牙龈肿痛、鼻子喷热气、便秘等现象。如果皮肤很糟糕的人,一到秋风起的时候,四肢就开始出现皴裂了。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李小姐的嘴唇出现干裂的情况了。

  据悉,“秋燥”一般表现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多见于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凉燥多见于身热头痛、恶寒无汗、流涕、唇燥咽干、舌苔薄白而干。温燥与凉燥不同的是“心”。心里感觉烦热者为温燥,感觉寒凉者为凉燥。温燥初起时多吃水果和汤水即可恢复平衡;凉燥初起时则应该多喝姜糖水祛寒。

  少洗澡 多吃白色食物

  陈主任提醒市民,预防秋燥其实很简单:让皮肤保持湿润。秋季应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根据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等;水果方面可以选择梨、西瓜、香蕉、苹果、哈密瓜等;还可以适当吃些醋等酸味食品。但陈主任不建议熬冬瓜汤,“由于冬瓜利尿,而秋季又缺水,所以无法起到补水作用”。

  其实,如果想拥有水嫩肌肤,首先要从饮食上下工夫,多喝水质好的温凉开水;其次要少吃辛辣食品、牛羊肉和葱蒜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西红柿健胃消食抗衰老,胡萝卜可以减轻皮肤干燥,建议常吃。具体的预防可以从生活上注意。如增加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碱性食物的摄入。

  另外,要注意饮水。皮肤细嫩滋润程度与其水份含量有关。人体水份减少时会出现皮肤干、皮脂腺分泌减少,使得皮肝失去弹性,甚至出现皱纹。因此,为了保持皮肤的湿度,应该注意补充水分。

  此外,秋冬的沐浴次数也不要太勤。入秋后适当减少沐浴次数。因为洗澡过多,会把人身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油脂洗掉。在南方,即使每天坚持洗澡,但也不要每次使用沐浴露,因为沐浴露很容易把身体仅存的油脂洗涮掉。此外,沐浴的水温以24℃至29℃为宜,水温过高皮肤表面的油脂更易被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给皮肤带来损伤。洗浴时间不宜过长,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否则皮肤表面容易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