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周小川:国内制造业对照日本经验转型需要较长时间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5日 15: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新浪举办的论坛上表示,尽管国际市场形势不稳,今年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仍有所改进,“中国制造”威风犹存;不过近年国内制造业减速现象明显,面临挑战严峻,而从日本经验看,转型需要较长的时间。

  今年贸易情况改善

  谈及今年的国际收支,周小川表示,单纯用绝对值来分析并不有效,应该用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来衡量。

  他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对GDP之比,最高的年代2007年、2008年在10%左右,或者还略微高出10%,随后就有所降低,2010年下降到5.2%,今年上半年下降到2.8%。”

  这一比率不断下降,意味着中国经济近年的发展中,对外贸易顺差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不过周小川表示,估计2011年经常项目顺差比GDP能达到4%左右,修正了上半年的颓势,“有一个明显的改进”。

  以沿海“三来一补”起家的“中国制造”,常被贴上“低附加值”的标签。周小川认为,随着基础设施成熟和政策有意识的引导,劳动力、知识技能迅速集中,可提高附加值。

  他透露,“三来一补”挣到的钱占出口价值可能不到10%,后来逐步提高。“在2005年汇改的时候,我们附加价值率已经达到了35%。从今年的数字看,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率已经超过43%”。

  中国制造业减速

  强大的“中国制造”似乎遇见不少麻烦,但周小川认为,国内工厂虽面临成本上升、市场环境改变,却仍有余地可腾挪。“厂商的余地往往超过我们想象。”他说,比如厂商最开始认为利润调整3%就要关门了,但实际上调整3%,还是挣扎下来了,再调整3%,又挣扎下来了。

  然而,中长期培育的产业“集群效应”面临转型,则难以在短期完成。周小川认为,中国制造业产能正在减速,生产要素也不像过去一样集结:农民工进城较大比例地去了建筑业和服务业,四万亿刺激计划里基本没有制造业的投资,新增贷款更多去了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业等……这样的艰难转身可能要数十年。周小川回顾了日本经验: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90年代开始对国内经济进行调整,主要的口号就是“转向内需为主的经济”。“现在快两个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听到日本人讨论说,他们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实现以内需为主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