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2011券商投行群雄割据IPO盛宴隐忧浮现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3日 07: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国际金融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股越发越多,股民越赚越少。A股扩容潮中,既做股东、又做中介的券商似乎才是最大的赢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6家券商瓜分了272个IPO项目,承销和保荐收入合计进账127.91亿元。如果加上增发、债券发行的收入,62家券商合计收入则为150亿元。

  投行业务的可观收入,缓解了因市场暴跌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业绩压力,但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IPO的补偿期已近尾声,预计发行规模将稳步下滑。

  盛宴下的隐忧已经浮出水面。

  大小纷争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券商首发承销项目数量为272个,相比去年同期的332个,下降了约18%。相应的收入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今年56家券商首发进账127.91亿元,去年同期的收入则为170.59亿元,下降幅度为25%。

  与去年的格局相同,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激增的环境下,中小券商仍然是IPO承销中的主力。

  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依然占据着承销收入排行榜的前两位。第三位则由中信证券易主为招商证券。今年三家券商承销和保荐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1.62亿元和7.21亿元。

  今年以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等大型券商,在IPO承销方面是节节退让。中信证券IPO数量由14家下滑至8家,中金公司则由4家下滑至2家,银河证券证券则由3家下滑到了1家。

  伏笔谋变

  虽然在IPO市场大型券商步履迟缓,但他们似乎并不着急,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疑惑。业内人士的一句“增量趋缓、存量无限”的评语点破了其中玄机。

  数据显示,今年首发募集资金金额为5361.5亿元,而债券融资规模则达到1.52万亿元,合计募集项目为336万个,债券承销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券商则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

  “中国股市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经过20年的发展, A股市场的功能已经发生改变。这也使得大盘股发行上市由高峰开始回落,大型券商在这方面的优势也开始淡化。”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是小盘股发力的时代,现在有不少大型券商也在拓展中小项目,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债券市场方兴未艾,而存量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再融资趋紧的情况下,发债融资的需求非常大,给大型券商创造了不小的业务空间。”

  此外,该投行负责人称,不少大型券商虽然在承销数量方面落后,但在直投业务方面却收获颇丰。

  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较早开展直接投资业务的上市证券公司来看,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的直接投资项目已经从2010年开始退出;而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的直接投资项目也于2011年进入退出期。

  “虽然目前不少中小券商直投项目也不少,但创业板初期的低投入、高回报已经不再出现。收益也相对减少,而这些已经进入退出期的券商的资金利用率会明显高于现在直投的券商。”上述负责人表示。

  暴利退潮

  今年IPO数量和收入的减少已经让不少证券界人士意识到IPO盛宴或将逐步退潮。

  国信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印度和巴西的IPO规模/股票市值指标分别为1.61%、0.67%和0.42%,中国IPO规模占比最高。而同期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指标为0.21%、0.25%和0.38%。从美国经验来看,1990年补偿期过后的IPO规模/股票市值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由0.76%降至目前的0.21%。国信证券研究所证券行业分析师邵子钦预计,随着创业板发行监管的日益严厉和企业盈利预期的下移,中国未来股票发行规模将稳步下移。

  与此同时,邵子钦认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还未完善,并购法律尚不健全,并且政府主导国有企业的并购行为,并购所需的基础环境有待完备。投行业务将进入下行周期。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内市场并购案1798例,并购总金额820亿美元,尽管2007年资本市场进入牛市以来,并购案例以年均增加400家的速度增长,但从中美比较看,2001年至2010年中国平均年度并购金额/IPO金额仅为1.03倍,而美国近30年该指标的平均数值为26.08倍,中国尚处起步阶段。

热词:

  • 投行业务
  • 中美比较
  • IPO市场
  • 中信证券
  • 承销
  • 发行监管
  • 群雄割据
  • 招商证券
  • 上市证券
  • 国信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