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欧盟强征碳税或将引发贸易争端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0日 09: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去年12月30日,一架飞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国际机场降落。尽管遭到众多国家的强烈反对,欧盟依然坚持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即所谓航空“碳税”)。

  新华社记者 武 巍摄

  今后,飞临欧洲上空的飞机都要留下一笔“买路钱”。根据国际航空碳排放费征收政策(简称欧盟航空碳税),从2012年1月1日起,进出欧盟27个成员国的航班都必需额外支付一笔航空碳税,否则将在欧盟境内被禁飞。看似环保的航空碳税,却有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业界人士指出,欧盟征税做法不仅会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压力,增加消费者负担,还会引发其他国家采取反制措施,从而导致爆发贸易战。

  多国指责欧盟借环保设壁垒

  欧盟早已想征收航空碳税。2008年11月19日,欧盟通过法案决定将国际航空领域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宣布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据估算,欧盟此举将使国际航空业每年成本增加34亿欧元,并且还将逐年递增。许多航空公司已表示将把额外成本转嫁给乘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航空公司还需要购买更多节油型飞机,其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将使出口商品运输费上涨。而欧盟将从中获利不少,以目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的价格计算,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2012年若还按原排放量,将需额外支付3.8亿欧元。

  欧盟将其政策强加于他国的做法引起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印度等至少40多个国家的强烈反对,大家一致指责欧盟通过这种交易制度实际上是令世界各地出口企业受制于欧盟的绿色技术壁垒。据悉,中、美、俄还有可能联手实施取消欧洲客机订单、反过来向欧盟航班征收“碳税”等反制措施。

  遭到多国反对的欧盟为何依然强推此政策?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乔晗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这么做事出有因。首先这一举措如果只在欧盟内部实施,则不可避免地单方面增加了相关欧洲国家航空运输业的成本,会遭到极大反对,因此,为了保护本地区航空运输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得对这一举措更多的内部支持,欧盟提出对所有进出本地区的航班征收航空碳税。其次,欧洲近年来一直是世界二氧化碳减排领域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率先提出征收航空碳税也是为了争夺更多在此领域的话语权。此外,征收航空碳税无疑具有不菲的经济利益。

  中国反对欧盟单方面立法

  对于欧盟的做法,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反对欧方强行实施单方面立法的做法。中航协1月5日强调,中国航企不参加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不向欧盟相关国家提供有关征收“碳税”的相关数据,不与欧盟谈判优惠条件,并要求对方取消或推迟碳排放交易体系法令,同时保留提起诉讼的权利。

  据测算,碳税开征第一年,进出欧盟的中国航空公司将因此增加总成本8亿元人民币,此后将逐年递增,2020年达到30亿元,9年内将累计缴纳碳税约176亿元。

  专家指出,欧盟的新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和处于成长阶段的航空公司是不公平的。乔晗告诉记者,首先,这一举措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航空业按照同样的标准执行,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其次,航空业可以得到的免费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以2004年至2006年的年平均排放量为基数,发达国家的航空业在这一时期已经经历过高速发展。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航空业高速发展时期,以这三年为基数来分配免费配额对中国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需要达成全球性解决办法

  业内人士认为,飞机途经多国,而全程的碳排放费用都缴纳给欧盟,十分不合理。欧盟的做法除了引发纷争、搞乱价格外,没有其他作用。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彦麟表示,类似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这种单方面、超出管辖区外以及扭曲航空市场的举措并非解决之道,各方必须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协调机制下,达成全球性的解决办法。

  欧盟的政策最终能否落实?乔晗认为,这一事件违背了《芝加哥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对航空减排的基本立场,同时实施范围超越了欧盟的管辖权,也违反了国际法惯例。尽管许多国家反对,但是欧盟已经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碳排放税的征收,不太可能向外界妥协。如果没有很好的政治渠道和外交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航空企业未来可能无法避免向欧盟缴纳碳税或者购买配额。但是这一举措同时也增加了欧洲航线的成本,会对贸易和物流业带来冲击,进而对欧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或将引发其他国家强烈反对,进而挑起贸易争端。

  乔晗建议,未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都将面临类似问题,而国际贸易领域的碳关税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强调自身权益的同时更要做好未雨绸缪,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技术,以应对来自气候变化领域的各种挑战。

热词:

  • 欧盟
  • 预测科学
  • 贸易争端
  • 京都议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