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00年,前董事长刘一曾因隐瞒持有股东乌鲁木齐三木实业50%股份而被证监会批评。2011年,刘一卸任新中基董事长一职后,乌鲁木齐三木实业即开始大笔减持
公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之后,新中基股价应声大跌,21日,股价收于4.72元,跌幅4.84%;至22日,公司股价开于4.65元,几经涨跌之后再次以4.72元收盘。
综合来看,对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原因,业界的焦点集中在三个事项之上:预报2011年巨亏8.8亿、股东持续减持及高管层动荡不断。为此,本报记者联系新中基咨询上述事宜,公司相关人士称,“我们收到的(证监局)通知与公告内容是基本相符的,只说涉嫌违法违规,但具体哪方面的内容不清楚”。而对于什么时间段内可以有新的进展披露,上述人士称“不清楚”。
事实上,早在2009年新中基就曾被证监会责令整改,被要求的整改事项有四方面,分别涵盖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内幕信息管理方面及信息披露资产完整性方面。
上市一年主营大变脸
对于此次被立案调查,多位市场人士质疑,新中基被立案调查与公司2011年预亏8.8亿有着莫大(博客,微博)关系。
记者查询新中基上市以来的所有年报发现,2000年上市时,新中基是以养殖类企业出现在投资者面前,而仅一年之后,番茄加工就变成了主营业务。
招股说明书称,从1994年成立股份公司以来,公司一直是以农业、畜牧业作为主营业务,虽然番茄种植的业务也见诸招股书,但份量有限。而且,公司募投资金也是用于建设商品猪基地、肉牛基地及兼并一家肉类加工企业。
2000年年报显示,公司共有5家分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参股子公司,而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多属于畜牧、种植。当年,新中基净利润约2714万元,同比微增6.7%。不过,在这年的年报中对于2001年度的工作计划,已经表现出了对番茄产业的浓厚兴趣。
到2001年年报,主营业务正式改头换面:公司对自己的描述称“以番茄加工及销售为主”。且原有的畜牧养殖主业不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在2001年,公司反复论证后决定做大做强红色番茄产业。而对于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则称,建设年出栏6万头商品猪基地总投资4836万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投入1800万元,由于市场变化,不再增加投资。
对于这种状况,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杨兆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短期内发生主营业务的变化,说明公司在上市之初经营不稳定,不排除一定程度上存在虚假宣传”。
主营的大换血使得报告期内资产收购、售出频频发生。投资5000万元增资扩股石河子开发区中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使该公司投资增至8150万元,持股比例达到81.5%;补充流动资金5161万元;投资5000万元发起上海凯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参股设立新疆徕远经贸投资公司;投资1700万元参股设立新疆北新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新中基持股北新路桥2811.6万股,2010年处置了其中的2800万股,由此使当年度亏损数额得以减缓。);投资350万元控股天津港保税区天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新中基将旗下养殖畜牧类的相关业务做出了置换或置出。
股东减持时机存疑
变更主营业务后,新中基的净利润却有较大波折。2002年,净利润约为3756万元,2003年约为8203万元,而2004年则约为5326万元。而在2004年,工业占营收比重达到83.83%,至2006年,工业营收占收入比例进一步增至94.56%。2005年,新中基净利再度下滑,约为4872万元。
不过,从大智慧显示的新中基股价走势来看,虽然上市以来股价走势长期低于10元以下,但在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公司股价持续走高,股价最高涨至31.98元。而在此期间,公司股东持股数额相对稳定。
而自2007年开始,新中基的主业开始预警,当年度,营收增长了30.45%,但净利却仅增长1.56%。
2008年,新中基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额度约为6622万元;2009年,净利扭亏,约为1986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 2316万元;至2010年,新中基净利润大亏3.5亿元,但报告期内,公司有4.4亿投资收益。失去了投资收益的支撑,加上行业状况不断恶化,新中基2011年预报了8.8亿元的巨额亏损。
除净利润亏损之外,公司的担保情况也不乐观。2009年,公司担保总额约24亿元,而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为206.62%。至2010年,实际担保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增加至224.67%。
不过,在2010会计年度之前,新中基股东的持股份额一直非常稳定,做为发起人的乌鲁木齐三木实业一直位列前十大股东之列,且持股数额数年间没有发生过变化,直到2011年。
2011年起,曾作为公司发起人的乌鲁木齐三木实业开始频频将手中的股票变现。WIND显示,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交易明细中,新中基2011年共有四次减持,均属于乌鲁木齐三木实业有限公司,时间分别为3月30日,5月20日,8月31日和11月2日。四次分别减持约547万股、483万股、482万股和483万股;成交均价分别为10.03元、13.56元、8.9元和6.88元。参考市值共计约1.96亿元。
从新中基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乌鲁木齐三木实业公司是公司的发起人之一,上市多年来,由于定增、转送等原因,公司持股比例及股东排名虽有所变化,但持股数额较为稳定,一直到2010年年报显示,持股数量保持几年不变。
乌鲁木齐三木实业为何在2011年大举将手中的股票抛出?“(股东减持)这是个人行为,公司没办法进行评价”。新中基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前董事长与减持方隐现关联
自公司上市以来,新中基董事长一直是由刘一担任,直到2011年。由于任期已满,董事换届选举,董事长也由刘一变为曾超。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来看,曾超有多年公务员背景,2008年起担任五家渠中基番茄制品公司总经理,后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7月12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称,选举曾超为董事长。
进一步查询可发现,在2011年不断减持公司股份的乌鲁木齐三木实业有限公司与前董事长刘一的任职经历有契合之处,近几年年报显示,刘一曾在1989年至1992年之间担任一家名为乌鲁木齐三木实业有限公司的企业经理一职。对此,新中基相关人士称,发起人乌鲁木齐三木公司与刘一此前任职的乌鲁木齐三木公司应属同一公司。
让人玩味的是,从招股说明书显示的情况来看,发起人乌鲁木齐三木实业公司成立日期为1994年,而刘一在乌鲁木齐三木公司任职时间则为1989年至1992年。对于这个时间差,上述新中基人士对记者称,由于时间久远,详情不便查询,但其同时猜测:“三木公司此前(1994年前)或许叫其它的名字,后来的公司应该是三木公司的一种延续”。
而新中基与乌鲁木齐三木公司的渊源,却远不止如此。招股说明书显示,新中基设立时间是在1994年6月14日,而乌鲁木齐三木公司则于1994年3月14日,则注册地址都是乌鲁木齐市五星路17号;而招股说明书中描述的被新中基吸收合并企业里的华隆公司,发起人之一也为乌鲁木齐三木公司。
本报记者经过查询发现,在2000年时,多家媒体曾公开报道称,证监会对刘一予以通报批评,原因是一直持有股东三木公司50%股份未披露,且其亲属担任股份公司财务总监,虽然股票发行前已免除,但财务报表及相关文件仍由其签字,直到证监会调查后要求整改,才任命新的总会计师。
种种信息交叉显示来看,乌鲁木齐三木实业的设立,似乎就是为了新中基。前董事长刘一与减持股东乌鲁木齐三木公司关系如何?股东大笔减持时间与刘一离任时间如此契合是巧合还是另有它因?公司此次被立案调查是否与此相关?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