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连平:利率市场化 把握时机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8日 08: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连平

  我国债券市场仍有待进一步改革发展。成熟的债券市场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

  协同、高效的金融安全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的推进将对银行构成四大挑战,即定价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业务转型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加速建立健全金融安全体系。

  密切相关的配套改革有待加快步伐、协同推进。

  不能生搬硬套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做法,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

  记者万荃利率市场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金融改革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事实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那么目前在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还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又应如何把握时机,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记者: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人民银行一直十分重视利率工具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价格杠杆作用,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有序地推进。有观点认为,有什么样的金融市场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改革路径,请问您是怎样看待我国金融市场模式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的?

  连平: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货币可兑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是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关键。当前,由于多方面条件日臻成熟,此项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改革到了关键的阶段,因而走好最后的一步至关重要。应避免一蹴而就的心态,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推进思路,坚定目标、找准时机、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有序向前推进。

  迄今为止,我国仍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从各项主要的金融指标看,银行业在我国金融格局中均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宏观调控的主渠道。因此,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必须充分考虑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财务承受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生存发展空间,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推进,避免对金融稳定、宏观调控乃至经济运行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从银行业自身的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各类银行业机构的实力差别较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偏弱。

  在当前存款保险制度、市场退出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的推进可能会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可能对中小银行具有明显压力的流动性风险,从而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对此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

  从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部分市场发展很快,但其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市场深度还有待拓展,如发行制度问题、市场分割问题、金融产品创新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有效构建和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对冲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兼顾各方、协调推进。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步骤的实施应找准合适的时机。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加上制度因素作用,信贷资金的长期需求依然较为旺盛;货币政策以稳健为基调并偏紧操作,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同样略显偏紧;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较为缓慢、存贷比处在偏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夜之间将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一方面可能导致存款市场利率迅速跳升、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可能加剧,甚至造成金融市场较大的动荡;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信贷需求旺盛的条件下,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必然导致银行同步提高贷款利率,将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新增成本转嫁到借款客户身上,从而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冲击。

  因此,利率市场化有必要根据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把握时机,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未来二三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平稳放缓,尤其是投资增速的回落,信贷需求会相应减弱,同时货币政策也可以相应有所松动,流动性偏紧状况会逐步改善,银行存款来源紧张状况也将趋于缓解,作为关键步骤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就可以有序渐次推进。

  记者:伴随着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陆续完成,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实现市场化浮动将成为下一步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任务。您认为在此进程中还面临着哪些制约改革推进的因素?

  连平:首先,我国债券市场仍有待进一步改革发展。成熟的债券市场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利率风险的防范、利率产品的定价,还是货币政策的传导,都离不开一个有效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我国债券发行采取的是审批制,而不是国际上通行的注册制;债券市场的产品种类、特别是衍生产品不够丰富,这些都会对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的推进构成一定制约。

  其次,协同、高效的金融安全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的推进将对银行构成四大挑战,即定价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业务转型风险。因此,伴随着银行业整体经营风险的加大,迫切需要加速建立健全金融安全体系,包括建立适合国情的存款保险体系,完善危机预防体系和危机处置体系,切实管理好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利率市场化关键阶段的金融稳定。

  第三,密切相关的配套改革有待加快步伐、协同推进。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价格型、间接式的货币调控模式还有待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有待完善,资本项下货币可兑换尚需大力向前推进等。这些相关改革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利率市场化关键部位改革的推进速度和推进效果。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生搬硬套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做法,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我认为,未来利率市场化关键部位改革能否平稳有效推进,与我国政府职能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密切相关。如果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依然很大、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重要领域民营资本仍不能有效进入以及要素价格没能全面反映成本,信贷资金饥渴和利率不够敏感的情况仍将继续存在,宏观调控不得不趋向收紧。在这种情况下,关键部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很有可能导致总体利率水平的大幅上升,对经济金融造成负面冲击。

  记者: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未来不能完全、长期地依赖于存贷款利差。您认为商业银行应如何完善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与定价机制?

  连平:首先,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架构和机制,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分工制约的体系,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处理好速度、效益、风险、质量的关系,更新经营理念、改进管理方法、规范竞争行为,不断强化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转型能力,努力拓展业务经营的“蓝海”,切实提升差异化竞争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其次,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全面考虑资金成本、风险程度、综合贡献、客户关系等因素,从理念、架构、流程、考核、方法、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建立和完善风险定价体系,做到成本可知、风险可控、收益可计。第三,要全面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应深化应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第四,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努力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记者:您认为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监管层应如何完善、创新金融监管模式?

  连平:首先,应逐步优化货币信贷调控模式,从之前以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额度管理为主要工具的数量型直接调控为主、价格型调控工具为辅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基准利率为主要工具的价格型间接调控为主、并辅之以数量型工具的模式。

  其次,鼓励和支持银行拓宽业务范围、优化收入结构。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降低银行对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增加非利息收入来源。一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继续稳步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通过综合化经营拓宽收入来源。二是借鉴当年香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允许银行合理提高服务手续费率的成功经验,在合法、合规和合理的前提下并辅以适当的监管,允许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三是继续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创新理财产品发行,并在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投资标的等方面予以适当拓宽,为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将变为以法律形式为主的显性担保,将有利于防范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有助于控制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推进过程中中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确保改革平稳推进;也有利于创造银行业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各类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热词:

  • 利率市场化改革
  • 连平
  • 定价风险
  • 理财产品
  • 银行主导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