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宝洁提价引发日化产品涨价潮 有借垄断地位之嫌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1日 0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工人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江苏南通,一超市销售的海飞丝洗发露。CFP

  ■本报记者 孙喜保

  宝洁旗下众多洗护品牌纷纷涨价,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或许新一波涨价潮即将袭来。

  近日,宝洁公司旗下部分产品再度提价。记者从北京部分超市了解到,宝洁旗下的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等品牌洗护用品全线提价,单品提价幅度最高达到15%以上。

  据悉,目前卖场已收到宝洁的提价通知,从4月1日起提价。一些超市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宝洁的采购价上调了7%至13%,因此零售价格也随之上调。

  在去年3月底,宝洁等日化品牌也曾发出过提价通知,但此后提价计划在国家发改委的干预下未能实施。

  对于提价原因,一方面,有观点称宝洁此次提价是因为对一些产品进行了改进,配方有所升级,提升了成本;不过更多的人则认为,宝洁方面的提价是因为物流成本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根据宝洁公司2011年度财报显示,在过去两年里的广告支出增长了24%,而同期营收仅增长了6%。为了削减成本,今年2月,宝洁曾宣布计划在全球裁减约5700个非生产岗位。

  虽然其他一些品牌洗护用品还没有涨价动作,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大众洗护用品行业,宝洁一直是众多企业追随的“风向标”,因此其提价之举很有可能引发其他品牌跟进,新一轮提价潮或不可避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材料价格仅是洗发水类日化产品中的很小部分,比如有机硅油即便每吨上涨1000元,分摊到每瓶洗发水里面也是非常小的比例。宝洁此次涨价,原料并非主因,有“店大欺客”之嫌。

  在国际市场上,近年来宝洁公司“以绞肉机般的风格收购其竞争领域的品牌对手”,以扩充产品线、占领渠道,或者直接消灭其它品牌。

  过去十年间,宝洁全球业务快速增长显示,收购是实现业绩的重要捷径。

  2001年,宝洁公司从施贵宝公司收购了伊卡露系列。2003年,宝洁以65亿欧元又收购了德国染发护发品牌威娜公司。这两宗交易使公司业务重点转向利润更高的保健和美容业务。

  2005年,宝洁完成了史上最大额的一笔收购,以570亿美元“鲸吞”吉利,进入男士护理领域。2009年底,宝洁又与美国莎莉集团达成协议,以4.7亿美元收购香必飘 (Ambi Pur) 品牌。

  收购为宝洁提供了众多产品品牌,其业务十年间也增长了110%多。这样的收购大戏亦在中国上演,且宝洁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收购显示了更具杀伤力的效果。

  1994年,宝洁与北京日化二厂合作成立子公司,宝洁控股65%,以1.4亿元品牌使用费买断了“熊猫”品牌50年使用权。之后,宝洁公司把“熊猫”洗衣粉的价格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50%,同时利用熊猫的销售渠道推销自有品牌。

  宝洁产品在中国由于消费潜力巨大、销售增长也高于其他地区,而且从2011年到2016年5年间有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且宝洁高层还曾表示,希望在发展中国家寻求增长机会,未来十年要在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再新增10亿新消费者,因此宝洁采取的是升级涨价的方式来增加销售额。

  业内人士认为,宝洁作为日化产品的巨头,在经过全球的多次并购之后,在全球日化市场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赤裸裸的涨价方式,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而且采取不同方式,比如减少赠品、减少数量等。在中国同样如此,在占据了许多销售渠道,挤垮或吞并国内对手之后,宝洁产品涨价,有借“垄断”地位之嫌。

热词:

  • 垄断
  • 产品线
  • 日化产品
  • 宝洁公司
  • 提价
  • 产品品牌
  • 熊猫
  • 垄断地位
  • 涨价
  • 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