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A股“五穷”魔咒似要再度浮现。毕竟,在经过4月份的持续上涨之后,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经济层面,大盘确实存在休整的需求,而欧债危机阴霾的再现只是调整的导火索。当前市场最关心的问题在于,此前支撑市场上扬的“蓝筹为王”的逻辑是否已经终结?而“五月魔咒”又会否再度应验?
以退为进蓝筹股攻防兼备
中国股市中有句谚语“五穷六绝七翻身”,而在华尔街则流传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在五月卖出后离场)的生存智慧。经过4月份的持续反弹之后,A股目前似乎步入了瓶颈期,在政策性利好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市场对经济持续放缓、政策效果不如预期以及欧债危机的再次浮现心存忧虑。
在隔夜欧美股市受政府换届带来不确定性因素而大幅震荡的背景下,昨日沪深两市顺势调整,沪综指跌幅逾40点,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也下跌1.91%。在沪深两市主要行业板块中,除国防军工板块逆市收红外,其余均大幅下跌,而前期的强势板块有色金属与煤炭行业均跌幅居前。有分析认为,煤炭与有色的偃旗息鼓基本意味着反弹的终结,此前的“蓝筹风”面临着夭折的窘境。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方面,自4月份反弹以来,沪综指最多累计上涨了8.94%,而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调整,而2400点上方是前期的密集成交区,存在大量的套牢盘,2478点与年线的技术压制较为明显。短期来看,KDJ、SKDJ、MACD、RSI等常用技术指标均出现超买信号,市场确实需要一次有一定力度的调整以实现筹码的充分换手。另一方面,上周末欧洲多个国家均进行了政府换届,其中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对于欧洲债务危机解决方式上与前任总统萨科齐存在分歧,这或对此前的法德联盟形成一定负面影响。而在希腊议会大选中,左派政党联盟出人意料地获得16.78%的选票而成为议会第二大党,法希两国政坛“向左转”的倾向越来越清晰,这表明两国民众对财政紧缩政策明显不满。有分析人士认为,财政紧缩是欧洲重债国接受援助的先决条件,对此政策的否定和倒退,无疑将危及本已逐步走入正轨的欧洲债务危机解决进程。去年欧债“黑天鹅”展翅对A股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历历在目,投资者此时的谨慎确也合情合理。
不过,在当前的时点一味渲染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也并不可取。首先,昨日市场的调整更像是一种主动性的休整,从盘面表现来看,尽管指数跌幅较大,但沪深两市仅有2只跌停个股,其中一只为ST股,而涨停个股则多达17只;沪深两市跌幅超过5%的个股仅有31只,表明主力资金对于昨日的调整并不恐慌。其次,尽管累积了一定的涨幅,但当前的周期性蓝筹股的估值水平仍处于低位,并不存在“泡沫”,这就意味着市场大幅下跌的空间基本不存在,蓝筹股股价的调整仅仅是涨多了之后正常的技术性调整。
退一步来讲,如果本轮调整仍将延续而调整空间又相对有限,那么此时选择杀跌不见得敢于在一个更便宜的位置上捡回来。因此,如果投资者持股心态足够稳定,那么忽略价值蓝筹股单日的小幅波动而长期持有不失为上策,毕竟蓝筹股相对较低的估值就已具备了天然的防御性,其价值也将随着时间周期的拉长而逐渐回归。
“五月魔咒”或为纸老虎
那么,A股究竟会否重蹈历史覆辙,再次陷入“五穷”的窘境呢?尽管大概率上历史是重复的,但一味遵从历史规律也有“刻舟求剑”之嫌,毕竟此一时彼一时,至少从今年5月份影响市场的政策面与基本面来看,“五月魔咒”发威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前期管理层出台的一系列针对股市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措施无疑将从中长期对A股的建设形成利好,场外增量资金对蓝筹股的建仓也在进行中。此前困扰A股的资金面与政策面都出现了显著向好的转变,唯一掣肘A股表现的是货币政策放松力度。有分析指出,实施预调微调政策的持续性及空间有多大将是决定二季度后期A股走势的关键。目前,制约预调微调政策延续性和空间大小的核心矛盾仍来自广义通胀压力。在国内经济延续下行趋势的背景下,美联储是否会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构成了国内广义通胀压力的核心外部风险。而降准的一拖再拖难免令投资者怀疑4月份CPI可能再度出现反复,不过,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尽管3月份CPI略有反弹,但整个二季度物价水平的下降趋势基本确定,具体可能取决于食品价格变动是否出现超预期情况。
其次,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即将出台的4月份经济数据大概率仍将呈现经济继续放缓的局面。不过,经济指标的持续下行基本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其对市场走势的影响或充其量只是盘中的波动。而二季度经济见底的预期较强,当前已接近5月中旬,经济底日益趋近,如果因为此时对“五月魔咒”的恐惧而在黎明之前撤离,那么未来或许又要因为“踏空”而产生懊恼。
历史重演蓝筹时代来了?
所有投资者都会幻想这样的梦境:稳定向上的宏观实体经济,宽松且持续的流动性供给,大把便宜、遍地黄金的低价牛股。
确实有过这个时刻,2005年-2008年从1000点到6000点直至2008年全球大危机前,那是中国和全球的甜蜜时光,宏观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到处是廉价资金,基本面良好的蓝筹比比皆是,永远在Party,好像狂欢永无尽头。那时人民币再次升值,单向投赌的套息资金源源流入,货币当局被迫放出天量流动性,催化剂是神来之笔的股权分置改革,一切困扰市场多年的结构问题迎刃而解。涨,除了涨还是涨。买,除了买还是买。于是,鸡犬升天,五朵金花大周期往上冲,然后……然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现在终于明白,原来那不过是全球失衡的堆积,是大危机前的最后疯狂。短短30年,中国经历了发达市场上百年演化的经济货币化、资产资本化、资本泡沫化和泡沫全球化的全过程。市场各方无一不瞠目结舌,目眩神迷,只可怜普通投资者十年一梦回原点。
希望这次真的不同。
现在新一轮的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把我们带到相似起点,历史貌似押韵,很多制度性设计有望纠错、一个真正可分享的蓝筹环境在强制形成、投资者共识在积累、波澜壮阔的蓝筹行情似在招手,且慢!好像还缺些什么:今年反弹至今的市场仍是一场无基本面的博弈,实体经济好转的信号是什么?流动性来源在哪里?
要推动大蓝筹持续行情,需要源源不断的流动性支持,任何资产是有人出钱买才会涨的。可想见,今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期,货币当局在创造流动性方面肯定谨慎,14%的广义货币(M2)就像天花板扣在那里——别忘了过去20年的M2的年增速是20%以上啊。考虑到中国特殊的流动性供给机制的重大变化——一旦人民币双向浮动,资本会改变以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大量批复不过是疏通海外资本进出的渠道问题,很难改变全球资本既定流向。那么,大类资产配置能不能调动流动性进入股市呢?有一些可能,但放弃房产去加杠杆到股市,显然不是大多数居民的选择;产业资本会不会放弃实业进军金融呢?试想,如果实业没了,实体经济好不到哪去,特别是民营企业历来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力军,产业空心化是很多发达消费型经济体挥之不去的痛。
若增量资金有限,概率偏大的是,投资者抛弃题材股转战蓝筹,这符合监管层和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愿景。另一方面,经济的基本面在承受结构调整的巨压,地产、融资平台及投资都会在低位,经济即便见底也会在较低均衡水平维持相当长时间。当然也不必悲观。我们预期下半年某个时点,随着新政治周期来临,升级版国内生产总值(GDP)锦标赛会再次发力,那时将看到中国新三驾马车陆续展开——大国小鲜、旧邦新命,蓝筹股不过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