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证券时报记者 崔晓莉
投资者走进东软载波(300183)那天,已持续一夜的大雨肆虐到将近中午,路上的积水汇成了小河,青岛市区内多条道路堵车严重。
作为一家轻资产的公司,东软载波甚至没有厂房可以给投资者参观。“我们拥有的除了电脑,就是人脑。”东软载波证券事务代表张燕说。
即便如此,仍有60多名投资者来到公司,希望与公司高管层进行深入交流。
公司董事长崔健穿了一件普通的白色棉质T恤出现在投资者面前,着装随意而朴实。但他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却高度认真,甚至讲了很多的技术细节。雨天的青岛气温较低,室内外温度不超过25℃,他却讲得大汗淋漓。
作为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东软载波的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是骨干员工是否会流失,技术储备能否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壮大?
“我们这个行业,人才的流动性不强。”公司董秘王辉解释,电力载波通讯行业技术门槛很高,行业又比较偏门,因此,行业内的企业不多,青岛更是独此一家。这决定了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空间有限。王辉认为,行业的稳定性及公司良好的技术储备让员工们看到了公司的美好未来,这是吸引员工的最重要的因素。
“公司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所有员工进到公司来,只要你肯努力,想学东西是没问题的。”王辉还介绍,除了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外,公司的培训、传帮带都做得非常好,给年轻员工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就技术储备的风险,王辉表示“要分两方面来看。目前,智能电表这一块足可以保证公司长期、良好的生存,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储备的风险不大。”王辉说,公司受大经济环境影响不是很大,受益于国家电网的智能电表改造,而智能电表的改造又是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的大项目,5~6年一换。单此一项,每年即可给公司带来3至4个亿的营业收入。
崔健则指出了公司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进入的是智能家居的终端设备领域,未来我们要进入云端服务领域。”崔健说,公司在智能家居方面已经拥有了技术储备。
公司产品、企业品质、管理层人品,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教授评价企业的标准来衡量东软载波,称得上是“三品合一”,投资者心里也都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