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提出私有化的不止分众传媒(NASDAQ:FMCN)一家,近半年来,千方科技(NASDAQ:CTFO)、经纬国际(NASDAQ:JNGW)、电视广告资源运营商广而告之公司(PINK:CMMCY),以及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商北京宇信易诚(NASDAQ:YTEC)都已向美国SEC递交了私有化提案,要求退市的理由不尽相同。
无独有偶,历数这段时间,私有化成功的还有盛大(NASDAQ:SNDA)和曾在中国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01688.HK),相比之下,这两家互联网公司与分众传媒一样,更为人所熟知。
有趣的是,如果做更多一层探究,除了知名度,盛大、阿里巴巴和分众传媒之间似乎还有以下某些共同点:
2004年5月,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每ADS(美国存托股份)11美元;2011年11月22日,盛大提出,公司CEO兼董事会主席陈天桥、其妻雒芊芊和其弟陈大年将以每ADS 41.35美元的价格对在美发行的全部盛大股份进行回购;2012年2月15日,盛大宣告私有化行动成功。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116亿港元,创下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IPO开盘价达到30港元;2012年2月21日,阿里集团向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提出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回购上市公司。该项交易耗资约190亿港元,并最终于今年7月完成。
2005年7月,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每ADS发行价17美元。历经2008年的分众“无线梦”破灭、2009年间的新浪并购未遂、2011年末的抗击海外机构做空,一路走来,分众传媒是否绕不过这道上市“七年之痒”的隘口?2012年8月13日,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联合数家PE巨头,提出以每存托凭证(ADS)27美元对公司进行回购。
相较于第一批集中于海外上市(1999年~2002年前后)的中国概念互联网公司,按时间点,盛大、阿里巴巴、分众或许可归类于“出海上市”的第二批。业务类型上,它们显然较第一批的以门户网站为主的互联网公司更为多元。并且,它们准备好出海的时间点也恰逢国内资本市场的低谷。
据美国投行罗仕证券统计,从2010年至今,已经有包括盛大在内的14家企业以MBO、股东收购、战略收购等方式完成私有化。该机构预计2012年将有更多公司将宣布私有化交易计划,“当前市场上有17起进行中的交易,其中14起为MBO,3起为战略并购”。(编注:从去年以来,受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困扰,“上市冷退市热”的尴尬就一直伴随中概股左右,今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1家,而从美国市场退市的中国企业多达19家。两年间,已有至少50只中概股因被指责财务造假而被停牌或者退市。)
如果眼下真是第二批“海归”的心动私有化的分水岭,人们想知道:下一个会是谁?
一个在网络上颇受关注的有趣共性归结是:首先,必须有强硬的以创始人为主的公司管理层,创始人必须持有一定股份;其次,公司业绩不错,在行业内可算标杆企业,不过在海外资本市场缺乏“伯乐”;第三,公司账上现金要比较充裕,不会愁下顿无米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