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往期查看

种业战争:大北农的彷徨与突围


  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的价格战,让大北农这类的本土种业企业倍感艰难。直观的感受来自于财务报表,从2012年3月31日以来的七个季度,大北农的利润率一直在下降;整个环境也不容乐观,我国种业企业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但有育种能力的不超过100家。 [ 详细 ]

最新报道

种业出口政策酝酿放松 行业再迎利好政策

种业出口政策酝酿放松 行业再迎利好政策

    据悉,种业出口政策酝酿放松,有关部门的政策雏形已形成,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与相关部委进行沟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水稻等细分种业的技术水平比较领先,拥有出口优势,如果政策放松,相关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的速度将会加快。 [ 详细 ]

记者观察

艰难求生

艰难求生

  靠着两次气候异常,大北农“抢”回了东北的种业市场。一次是2009年吉林公主岭市大旱,农民黄佰成的“农华101”获得了805公斤/亩的收成;另一次是2010年辽宁连阴雨,全省玉米空杆率极高,昌图县农户却保持了850公斤/亩的高产,出彩的仍是“农华101”。大灾之年的高产,使大北农从国外品牌经营多年的东北慢慢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大北农的“农华101”种植面积累计超过千万亩。而在此之前,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地东北三省的种子市场基本被国外种业公司所掌控。

  季卫国在大北农工作10多年,是其全资控股公司金色农华总裁助理,同时负责大北农的对外法务,对我国种业整体状况比较熟悉。

  “我国种业前十大公司占全国市场不到15%,每年盈利不足百亿,不及美国种业公司孟山都一家。”季卫国介绍,种子繁育周期多在10年以上,由于我国种子市场放开仅仅14年时间,即便有限的具有新品种研发能力的企业,依靠自身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新品储备,“一粒种子打天下”较为普遍,这更削弱了竞争力。

高库存运营

  “2014年最大的危机就是‘转商',一旦发生,种子企业估计好多年翻不过身。”季卫国解释,业内所谓“转商”是指种子当成粮食卖。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说,“前几天遇到万向德农的高管,说2013年亏死了,好多种子压在库里。”

  公开资料表示,我国颇负盛名的隆平高科,其杂交水稻种子从2011年起就一直为高库存所困。2011到2013年库存分别为2.35亿、 3.41亿、4.25亿元,总资产占比从60%多攀升至70%多。其他上市公司大多类似,直接导致种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

  库存导致资金周转缓慢,仓储费用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出芽率降低,“比如玉米,现在杂交种子大面积推广了单粒播,如果出芽率达不到国家标准,将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做不了种子只能当粮食卖,原本500克10块钱,现在只值1块钱。种子企业的亏损无法弥补。”谈及库存,季卫国显然无法淡定。

  为什么库存如此严重?

  “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种子,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农科院知识产权中心的王磊博士认为,我国种业大量库存就是突出的表现。道理很简单,大家的产品相似性很高,品种与品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再加上盗版种子,导致了严重的供大于求。

  “农业新品种其实同样需要革命性创新。”金色农华总裁办主任吕光辉在种子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他认为,从企业角度看,这种商业模式难说谁对谁错,但以低价蚕食为核心的竞争策略无疑侵蚀了种业企业的利润,使创新之路变得更难。

押宝未来

  “我们现在投入3个多亿,5年内不指望它挣钱。” 

  季卫国所说的3个多亿,花在了建立大北农集团生物技术中心上。大北农计划投资五至八亿元,创建国际一流的分子生物学、遗传转化、性状整合与分析以及分子标记等技术平台;专注于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及关键农艺性状研究,以提高作物产量、抗除草剂及抗病虫能力、抗旱性,增进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等。

  宋敏认为,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差距巨大。尤其是科研院所力量分散,成果仅体现在某一点上,形成产业化、生产力路途遥远。

  在业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美国几乎不种水稻,我国的杂交水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大面种植玉米、棉花,我国相关种业处于追赶者位置。“现在,美国人也盯上水稻了,我们多了一个潜在的强大对手。”

  季卫国显然更为乐观:“其实相比传统的育种业,我国在生物育种上的差距要小得多,原因是生物育种本身发展时间就很短。我们现在每年投入超过利润的10%,相信一定有赶上甚至超越的机会。我国的种业公司综合实力比不上世界巨头,但是种子有地域性,并不是国外的种子可以直接拿到中国就能用,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发布,业界称之为“国七条”,其中明确: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革,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各种资源开始向企业倾斜,季卫国对未来很有信心:“这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对扎扎实实搞研发的种子企业最好的支持。中国不缺钱,也不缺人才,有了好的政策,一定能发展起来。”

相关新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农耕时代对种业的诗化描绘。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实现十连增。粮食增产中科技的贡献率为53.5%,其中良种的贡献率达到43%。也就是说,6亿吨粮食中有1.38亿吨来源于良种的推广使用。但是,伴随着我国种业开放,良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却遇到极大困难。

  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数据,2009年末,我国有效品种权2762件,占UPOV总数的3.18%,只相当于美国的15.41%;甚至远远落后于荷兰,不到荷兰总数的六成。我国种业企业专利数量同样很低,截至2010年,我国种业企业申请专利数292件,其中发明专利75件。而同期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全球授权专利30831件,美国先锋国际专利8348件,瑞士先正达国际专利17479件。宋敏介绍,我国种业公司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者不在少数。

  我国种子研发有两个途径,科研院所和企业,目前来看,研发投入与积极性与国际大公司有相当差距。

  科研院所是我国种子研发主力,种业企业品种和专利申请量仅相当于科研机构一半。在种业研发上,我国长期采用公益性原则,通过各种科研项目无偿下拨资金,但是对于科研成果,尤其是具体产品,缺乏细致的量化考评指标。 [ 详细 ]

种业2013亏损不已 苦盼行业复苏

  种业在2013年年末迎来重大政策利好,但仍难以掩盖行业在2013年所经历的史上最严酷去库存期,绝大多数种业公司业绩纷纷下滑,同时业绩分化趋势明显。

  在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被提到了今年六大任务的首要位置。而种业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其重要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保护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合法权益,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林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但是,年末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仍然无法掩饰全年库存压力空前加大背景下整个行业的低迷,各种业公司的2013年业绩也由此受到拖累。从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情况来看,丰乐种业亏损6725.94万元,同比下滑566.79%;神农大丰盈利3425.23万元,同比下滑26.37%;荃银高科亏损1350.13万元,同比下滑266.19%;万向德农盈利160.79万元,同比下滑97.46%。

媒眼

种业公司竞争力还看研发能力

  在库存压力巨大、行业景气度低迷的情况下,种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受到拖累,但也有少数上市公司预计将取得穿越周期的高增长。业内人士分析,产品的差异化和性价比成为种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的关键,其中,公司的研发能力将最终决定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种业在2007-2008年便经历过严重的库存积压,此后随着制种量和库存快速下降,行业供给压力逐步缓解。2011年开始,回报率上升驱使企业开始加大制种量,2012年种子供应和库存再次大幅过剩。在高库存压力之下,各大种业公司普遍下调制种面积,行业的库存压力将在2014年得到逐步释放。

  种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研发能力。有研发能力,研发出差异化的优良品种,这样才能抵御行业周期的压力。而如果只是授权经营品种,缺乏定价权,这样就很容易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

  种子品种的竞争力,一是取决于产品的差异性,二是取决于产品的性价比,而这两方面都最终取决于公司的研发能力。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