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上限7万亿明年新增信贷规模缩减将成定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 09: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相关热点:

  存款大战开打 银行放贷闸门收紧

  湖北居民储蓄一个月“搬家”220亿

  被列为系统性重要银行 七家银行监管标准或提高

  明年新增信贷规模缩减将成定局

  银行已制定明年的新增信贷规模,市场预测上限或达到7万亿元

  ⊙记者 苗燕 李丹丹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均已基本制定完毕2011年的新增信贷规模,上报的规模跟今年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但考虑到央行最终会对各家上报的数字“打折”,所以明年新增信贷规模缩减将成定局。

  据多家机构的预测,明年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将达到6-7万亿元人民币,尽管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但上限仍有可能达到7万亿元。这主要是与信贷投放未到位的储备项目有较大关系,此外,保证明年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结构调整,仍需要一定力度的新增贷款支持。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证实,上报的规模都是根据储备项目来的,而且今年没完成的项目也需要大量配套资金。

  今年,作为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监管部门将新增信贷的规模确定为7.5万亿元。加上通过表外方式融出的资金,今年实际新增信贷规模已接近2009年的数字。

  农行战略管理部的宏观经济周评认为,2009年人民币贷款增速高达32%,今年前9个月增速为18.5%,均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预计明年贷款增速将回归常态的13%—15%区间,意味着明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大概为6-7 万亿之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认为,明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关键的一年。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必要合理的信贷支持是不可少的。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如果最终将新增贷款的规模定为7万亿,那应该是从支持经济增长的角度考虑较多。但他认为7万亿的规模有些偏高。不过,随着银监会对表外资产的监管愈加严格,明年可以通过表外方式融出的资金规模将大大降低。

  总体来看,明年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已成市场共识。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新增信贷规模会逐步回落也在市场预期之中。而相应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将在17%的目标上有所下调,市场预计M2增速目标可能为16%。

  存款大战开打 银行放贷闸门收紧

  记者从各银行获悉,随着年底临近,受信贷额度、存贷比、资金成本等多重因素约束,银行放贷动力逐渐消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应对可能提高的监管标准,以及为明年贷款投放做足准备,银行拉存款的热情不减。

  ⊙记者 李丹丹 苗燕○编辑 衡道庆

  建行广东分行有关人士表示,本来信贷额度就收得紧,到年底的时候信贷额度更紧张,“基本上就是月初总行有规模,能争取到就放;月中和月末总行关闸时只能等着。”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人士介绍,以前银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里有贷款这一项,以鼓励员工发放贷款,到年底信贷额度收紧,现在已经除去了贷款这块的考核。

  某股份制银行宁波分行人士也称,现在到今年年底,不会发放大笔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看各个银行的资金配置情况以及中小企业的资质再做决定。

  导致银行年底收缩信贷的原因有多种。从信贷额度角度来看,目前为止的信贷投放基本符合年初制定的“3322”均衡放款的要求。今年前十个月,我国银行业共计新增贷款6.88万亿元,距全年7.5万亿元的额度仅余6200亿元,这意味着11月和12月的单月新增贷款将缩至3000亿元左右。

  从银行的流动性角度,今年10月份至今,央行分别两次普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差别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吸收了银行宽裕的流动性,再加上75%的存贷比指标的约束,银行放贷的能力下降。

  此外,随着加息以及宏观调控对于流动性的控制,贷款的资金成本提高,导致银行的放贷冲动减弱。而且,一般年底是企业开工生产的淡季,实体经济对于信贷的需求降低。

  一方面是放贷热情的冷却,另一方面则是拉存款的热情高涨。上述某股份制银行宁波分行人士介绍,下半年以来各银行吸储的力度一直没有减弱,一是对了冲刺年底的考核指标,二是为明年的贷款投放做先期准备,尤其是存款比接近监管红线的中小银行。

  实际上,银行加大吸储力度、收缩放贷规模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未雨绸缪”——为应对可能提高的监管标准。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银监会想把中国银行业做成风险最低的银行业,不断提升银行业抵御风险的门槛,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如果银监会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出台应对巴塞尔Ⅲ的资本补充新规的话,中国银行业还将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银监会近期将着力做好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四项监管工具的发展建设工作。资本充足率方面,将审慎设定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明确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比例水平,对所有银行实施留存资本缓冲要求,并考虑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设置附加资本要求。

  流动性比率方面,将在现有流动性比例的基础上,引进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对银行在压力情况下的一个月内持续经营能力和一年以上长期资金匹配程度进行监测评价。

  湖北居民储蓄一个月“搬家”220亿

  2010-1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从湖北省金融管理部门获悉,当前受资本市场分流、突击购房和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省居民储蓄存款10月下降了220亿元,余额创历史最低。与此同时,全省10月新增贷款145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10月,湖北省居民储蓄存款下降22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降161亿元。其中,活期储蓄下降131亿元,同比多降98亿元;定期储蓄下降90亿元,同比多降64亿元。

  人行武汉分行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导致居民存款“搬家”的原因一是资本市场分流,如某银行当月第三方存款累计净流出28.56亿元;二是突击购房因素,居民在“9·29”房产新政未落实前加快购房步伐,取款用于支付定金和首付;三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居民支取用于购物、旅游等消费。此外,10月企业存款下降77亿元,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统计数据还显示,截至10月底,全省贷款共增加2134亿元,贷款增长位于中部六省首位。10月,湖北省新增贷款145亿元,同比多增15亿元,是继今年4月、8月之后第三个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的月份。

  (据新华社电)

  被列为系统性重要银行 七家银行监管标准或提高

  ⊙记者 李薇 ○编辑 颜剑

  被列为系统性重要银行是荣誉,也是压力。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四大国有银行、交行、招行、中信银行已被监管层列为系统性重要银行,未来两年,这些银行可能将面临更高标准的监管要求。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曾在今年10月召开的股份制银行行长会议上透露,一家专门研究系统性的国际机构,除了将中国几大国有银行纳入到系统性重要银行之列外,还,还将两家股份制银行纳入其内,因为这些银行对金融安全影响正在进一步扩大。

  不过,当时王兆星强调这一评判并非由银监会或其他政府部门做出,也未透露是哪两家股份制银行被纳入系统性重要银行之列。但据本报记者获知的消息,监管层显然吸纳了上述研究系统性的国际机构的意见,并有意对所列系统性重要银行提出更高的拨备和资本要求。

  截至今年三季度,上述7家银行资产规模处在上市银行前七位,其中,除中信银行资产规模略低于两万亿元外,其他六家资产规模均超过两万亿元。一业内人士分析称,纳入系统性重要银行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就是资产规模,并认为,随着其他股份制银行,比如民生、兴业、浦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包括被称为第五大国有银行的邮储银行逐步走上正轨,系统性重要银行的队伍有可能会逐步扩大。

  王兆星在11月22日出版的《财经》中即撰文称,中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不断成长,有些银行今天或者明天也有可能成为系统重要性机构,这既是一种荣誉,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对银行系统性稳定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也会伴随着监管者更多的关注和额外的监管措施。

  王兆星在文中称,未来五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将面临五大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金融风暴过后,必将迎来一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银行业发展模式变革和银行业监管标准变革,并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要构建一个“3+S”的监管制度架构,其中的“S”即是指进一步强化对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英文全称为“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即SIFI”,简称为“S”)的监管,对其采取更审慎、严格的监管措施,致力于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问题。

  其次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3+S”架构,这其中的“S”就是还要对那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施加额外的资本要求(“Surcharge”,开头字母也是“S”)。

  王兆星未在文中量化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额外要求。不过据一知情人士称,一旦此前传言中的拨备新规,即拨备/贷款余额比例要求达到2.5%这一新规实施,上述七家银行应该会被要求第一批达标,该人士也称,相比其他银行,今后监管层可能会对上述七家银行提出额外的资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