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历时6年的筹备,广州16天的体育盛会,除了一骑绝尘的奖牌数目,亚运会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据统计,广州市政府为筹办亚运会共投入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投资额超过了伦敦2012年奥运会。而预算中仅有136亿元直接用于亚运会,其余的逾千亿元均投放在城市建设,主要用于地铁建设、道路配套、环境整治,亚运会前夕的广州也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这个工地上除了常规的运动场馆建设外,最轰轰烈烈的场景,对居民影响最广泛的莫过于“三旧改造”和“穿衣戴帽”工程。
今年初广州启动的“三旧改造”,改造旧城区、旧村庄、旧厂房的城市运动将持续10年,将为广州新增353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是目前市中心面积的1/10。整个旧城改造涉及动迁人口60万、需要资金近千亿元,而专程为亚运会拆建的房屋约1000万平方米。旧城区旧厂房,一般位于寸土寸金的老城区,以亚运会的名义,大规模地拆迁整合土地资源,无疑是笔很好的买卖。
在天河、越秀等六个老城区实施的“穿衣戴帽”工程,同样耗资巨大,总计73亿元,涉及107条街道办,8万多栋民居。这项以改造外立面装饰、房屋配套完善为主的工程,甚至催涨了周边二手房价格。
在权力和资本的指挥棒下,以运动会的名义,城市在不断地改变着它的生长方向,城市经济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最具特色的是,中国两次亚运会的举办,对经济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地价房价上。
1990年,亚运会的举行使北京亚运村房地产商圈一夜崛起,并成为北京最具潜力的房地产板块之一,当地房价从3000多元/平方米暴涨到1万多元每平方米,一跃成为北京的新城区和新商务圈。
而广州亚运会与房地产的联系更为赤裸紧密。亚运会还未召开,整体打包的亚运村土地出让,就一举成为中国新地王,吸引各方眼球。紧接着,广州市政府就已经开放选手村的建设单位供媒体参观,展示了如何将运动员宿舍,赛后变身为中产私人住宅区,引发市民争相抢购,亚运会的前夕热身更像房地产盛会。
反观其他亚洲城市,亚运会的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对产业格局的积极影响上。汉城在1986 年和1988 年分别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这两次重大赛事,带动了整个韩国的经济景气,促使高科技电子信息产品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而1998年在曼谷第四次举办的亚运会,大量的运动员和游客涌入,带动了曼谷旅游业的发展,成功地带领曼谷经济走出亚洲经济危机。
对中国政府官员来说,亚运会的召开,可以带来节节攀升的GDP和耀眼的政绩,对开发商来说,有大大小小的项目落袋。但亚运会能给当地居民带来什么呢?运动会召开前,广州市政府就出台各种措施,包括封江封路、车辆限行,又严管民间活动,让民众倍添压力。对于以上种种不便,网民曾用一首粤语打油诗《广州之歌》来总结:“搭车唔使钱,不过要安检;通街都封路,搞埋单双号;放学似打仗,生活无保障……”虽然广州市政府对市民也做出了一些补偿,如交通补贴,在亚运开幕当天放假等等,但这些补偿相对于市民的不便而言,还是太少。如果说上述不便终归是暂时的,运动会结束就可完结,那么节节攀升的房价地价,却是上得去下不来。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城市热衷于举办花博会、世博会、全运会……这个会那个会,其真实用意大都脱离不开土地经济这个根本问题,以运动会的名义大兴土木,大修路桥,大搞基建,活动一结束,土地可以随时转为商业用地或商品住宅,以举国体制,花大钱办大事,落幕以后就走上了卖地圈钱的路径,衍生出完整的“运动会经济”“世博会经济”。但这种经济,并不是想从活动本身来赚钱,实际上也赚不了钱,那么地方政府要的是什么?一少部分可能是国家的面子,让全世界见证中国的发展,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地方政府找到了一个大搞投资建设的借口,拆能算GDP,建也能算GDP,除了光鲜的政绩外,还能有理由向中央财政伸手要钱,各种项目立项招标,何乐而不为?
各种盛会纷至沓来,权力和资本轮番上阵,城市被粉饰一新盛装迎客,盛会成为政绩工程和繁荣强盛的象征,如果仅仅局限于举办前花钱折腾,举办后卖地圈钱,这样的盛会除了劳民伤财外,恐怕只会成为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商的狂欢。
作者为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