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何妨放下保障房的数量框框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22: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吕尚春

  523

  2011-06-13

  吕尚春

  过去5个月,保障房仅完成30%。新华网刚披露上半年保障房不及格,主管部门随即回复:到现在完成30%比往年已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为什么开工率不高呢?各路调查者得出的结果几乎一致:缺钱。这倒是事实。没有银行贷款额度,银监会主席声称:“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能全部压在银行身上”;地方融资平台也几近枯竭。央行6月初的报告显示,地方融资平台总额已至14万亿。红灯不仅亮起,而且烧得火热!来自于政府层面的资金支持,不要指望了。

  但是今年已经安排了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并与各地“政绩”挂钩,因此保障房不干还不行,与其相应的“找钱”思维鱼贯而来,并且指向清晰——让社会资金参与。好像社会资金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百宝箱,只要我愿意,招之即来!房地产公司、保险资金到基金公司果然纷纷表态可以出手。

  顾名思义,“保障房”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因此它的分配环节不是卖掉,而是由投资方建造之后,由政府回收,再分配给需要“保障”的人群。因此,政府回收是否及时?分配周期有多长?这都与社会投资所承担的资金周转风险、利息成本等息息相关。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保障房如何分配,各种半产权房已成为掌握着“公权力”单位的狩猎对象。

  等级圈内的较量致使保障房“回购”速度放慢,有的保障房甚至会因此僵在那里。去年6月,深圳保障房项目“侨香村”建好一年,但7000套住宅却空置无人,原因现在仍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明确的是,社会资金是天生的神经脆弱者,当他们真正介入保障房时,投资者比糊里糊涂的保障房分配体制不知精明多少倍!因此,无论是太平洋保险“计划”募集40亿元资金开建保障房,还是基金机构正在跃跃欲试,具体到做的环节时,目前还都是纸上谈兵。

  去年8月份相关部门称,保障房几无开工,至10月份各省吹响冲锋号,至年底“圆满”完成保障房任务;今年的信号弹较去年提早了两个月发射,要求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

  也就是说,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无论如何是与各级政府的政绩绑定了。河北石家庄一位官员称:“这个数字并不是根据石家庄的保障房实际建设需要制定出来的,而是上头提了全国总共要建1000万套,把指标分解到河北省,河北省又把指标分解给我们。”于是乎,棚户区改造、单位集资房、限价商品房,一并被贴上了“保障房”的标签。

  1998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23号文),当时即有人呼吁在住房商品化的同时,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但直至2006年,住房保障才被重新提起。然而,至今还没有一部真正的法规,规范保障房的进入、退出。无辙而行,焉能无误!我们应放下1000万套房的框框,哪怕今年只完成50万套,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对“适足居住权”的履行,那又何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