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5月23日,一位股民在杭州一家股票证券大厅内小憩。当日,沪指以2774.57点报收,跌83.89点,跌幅2.93%;深证成指收盘报11742.19点,跌418.84点,跌幅3.44%。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资料图片)
经济转型:堪称重大战略转折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6月16日文章】题: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巨人还是将要破裂的泡沫?(作者布赖恩米尔纳)
二十多年无人能及的增长使得中国从一潭经济死水转变为经济发电站,以惊人的速度从世界上其他地方吸收商品和资金。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主要资源生产国搭乘这列快车实现了自身的极大繁荣。如今,这个庞大的红色机器处在重要转折点。用一位批评家的话说,它是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经济体,一个即将被拆穿的巨大骗局?或者说它真的是一个正在苏醒、将要主宰世界的巨人?
中国大量注资的做法产生了效果。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性住房项目迅速展开。大量政府补贴使得许多工厂维持开工。然而,低成本信贷和投资资金大量涌入也在房地产和其他资产部门造成危险的泡沫。
如今,北京正在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放慢经济列车的运行速度以抑制持续上升的通胀率,并且不使这辆列车脱轨。新的“十二五”规划列出了清晰的议事日程,打算把增长重心转移到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减少对低成本制造业的依赖,发展服务业并对生物科技等“新兴战咯产业”进行大量投资。
据经济学家估算,如果这次经济转型成功,随着工资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中国将能够适应更低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的支持者们认为,务实灵活的领导层能够掌控这一极为重要而又棘手的再平衡行动。他们认为,这个国家仍然走在取代财政受挑战且政治瘫痪的美国和欧洲的道路上,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一个在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内将远远超过其对手的国家,就像英国主宰19世纪和美国主宰20世纪大部分时间一样。
资料图:从深层次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已经成为中国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最大挑战: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6月16日文章】题:中国经济发展会不会“爆胎”?
与仍在和公共财政赤字作斗争的全球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已经彻底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报告说明了这一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劣势之间时常只有一线之隔。
不仅仅是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还体现在国进民退、破坏环境、缺乏长期发展潜力等各个方面。
在中国经济界,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局势,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均衡增长的瓶颈,其中所隐藏的社会问题更是不言而喻。中国政府也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于过去的10年中不断推出扶持性政策,努力平衡东西都发展的差异。而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的眼中,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正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所有的关于所谓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预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爆胎”现象的前提下,而能够引发这一现象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全球经济专家于尔根马特斯认为,中国经济现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它能否从日本所经历过的危机中吸取教训。中国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类似,经济发展异常活跃,也就免不了发生银行慷慨发放贷款的同时,催生许多呆坏账的现象。中国“幸运”的地方是,其他亚洲国家已经犯过许多错误,而中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不会重蹈覆辙。
“新崩溃论”:明显缺乏事实依据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7日文章】题:中国经济即将走向“末日”?(作者:刘旭明)
在几年前华裔美国人章家敦的中国崩溃论逐渐被人淡忘后,最近又有人重提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美国军事政治专家乔洽弗里德曼在日前表示:“我对中国的评价是崩溃,而不是崛起。中国做得很好,但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贫困。”
而更有分量、有“末日博士”之称的努里尔鲁比尼日前语出惊人地指出,“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事实上所有与过度投资有关的历史场景都会以一场金融危机或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
仔细分析,新的崩溃论其实也没有什么说服力,原因很简单,如果说贫困是造成中国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国旱已崩溃,因为就绝对贫困水平而言,现在的中国人,比经济改革之前要富裕多了。
更让人担心的,倒是在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之后,下一个危机可能发生在世界经济老大美国。有美国国会议员日前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上透露,如果民主党和共和党再不就提高联邦债务上限(目前是14.29万亿美元)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将不能全额偿付8月2日到期的300亿美元国债,将和欧洲国家一样陷入违约风险。
中国经济这次或许真的要陷入麻烦了,如果真的出现美国国债违约,也就是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的话。
从逻辑上说,美国国债违约对中国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冲击。首先,在美国 9.7万亿美元的国债当中,中国持有1.15万亿美元的国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了中国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还多。其次是如果美国国债违约导致美国信用评级下调,投资者信心丧失,美元下跌,进而就是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度贬值。
潜在危险:经济“暗礁”越来越多
【法国《回声报》6月16日文章】题:中国经济重新着陆(作者加布里埃尔 格雷西永)
中国这台发动机会不会停下来?就在不久之前,这个问题是不可想像的,然而最近几周来,上海股票交易所的表现却让人们不得不开始心生这样的疑问。事实上,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从今年4月中旬的阶段性高点下跌了12%。多项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放缓不再只是假设,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力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开始逐步收紧贷款:本月14日,央行再次决定上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切最终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工业生产。尽管中国工业的增长势头依然不错,但其增幅却是最近9个月来最低的。所有经济学家都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当然,其中也有市场反应过度的因素,因为中国经济突然崩溃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变得温和。
中国经济所要避开的“暗礁”越来越多。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连续几个季度在高位徘徊,这已经引起了北京当局的担忧。一些行业性的问题也开始显现,首当其冲的是汽车行业。如今,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已云集中国,而此时中国市场上各类汽车都在降价。这样一来便可能出现一些赔钱贱卖的情况。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如今也在经历着“瘦身”行动,这个行业就是铁路。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兴建高速铁路,如今当局已着手对负债累累的铁道部进行调整。
当然,因此而认为中国将出现大灾难也是错误的,因为巨量的储蓄长期以来一直在无形中支撑着中国经济。亲朋之间相互借款用来开一家餐馆或小店是足够的,但那些中等规模的企业还能靠这样的钱来维持吗?这里实际上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局限性所在:强大的国有制特征,它首先所要充当的是北京的决策当局和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传送带。这种运行模式虽然在当年实施经济振兴计划期间显示出了有效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很少会把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项目的可靠性作为其贷款的发放标准。这就造成了市场的扭曲:大企业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流动性,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而小企业的借贷成本则居高不下。
扩大内需:并未收到满意效果
【路透社悉尼6月15日电】澳大利亚打消了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并表示来自其第一大出口市场的消费者正在拉动一种长期而持久的需求增长。
澳大利亚中央银行行长和力拓矿业集团今天发表的意见与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等人的看法相左。后者认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会遭遇经济衰退。
中国称,该国多年来吸引到的快速投资无法持续下去,与欧洲、日本和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也出现减速迹象。这些都是经济低迷的表现。
然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行长格伦史蒂文斯说,中国新出现的数亿消费者正在拉动对商品的持久需求增长。
他在布里斯班发表讲话时说:“这意味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消耗更多的能源和钢铁,他们的饮食也会更加富含蛋白质。这一现状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经济态势。”
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减速,史蒂文斯打消了人们的忧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硬着陆即将出现。他说:“即使中国的增长速度在今年有所下降,这些结构性力量也无疑将继续发挥作用。”
【彭博社网站6月17日报道】题:中国消费开支在经济中作用减弱,政府目标受挫
中国政府陷入两难境地:遏制通胀的行动正在破坏试图使消费者成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主要推动力的努力。未能减少对出口和投资支出的依赖导致这个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需求变化的影响。
本周公布的政府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零售额增长减缓至16.9%,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而相比之下,今年头5个月,工厂和房产等固定资产支出(不含农户)增长25.8%,这是近一年来的最快增速。
伦敦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分析家估计,去年个人消费可能已经降至 GDP的34%,为中国3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就在10年前,这个比例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