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时评:上市公司热衷理财不可取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8日 15: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金融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段时间以来,“理财热”在一些上市公司当中十分流行。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23日,今年已有3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相关公告,涉及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高达115.54亿元。另有不少公司对于理财产品也跃跃欲试,已经预先公布了资金理财管理办法。  在热衷理财的上市公司中,笔者注意到,一家上市时间不长的中小板公司日前宣布,拟使用6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公司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已达9.26亿元,这一数字已超过了该公司在中小板上市时所募集到的资金总数的一半。更有甚者,一家上市才18天的公司,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22.47亿元巨额投资计划。

  据笔者观察,上市公司“热衷理财”现象由来已久。在相关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无论是初衷还是结果都无可厚非。但需要提醒的是,在“热衷理财”的同时,不能忽视潜在的理财风险。作为正式挂牌的上市公司,利用好政策、人才、资金等优势,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中去,应是其主业所在。绝大多数投资者也正是看重上市公司的主业前景,才作出了投资该公司的选择。如果上市公司不把主要心思用在主营业务上,而是都去“热衷理财”,就会本末倒置、逐渐偏离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轨道,这显然与上市公司设立的初衷和原则背道而驰。

  众所周知,购买理财产品的一大特点在于它的收益与风险并存。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理财的高风险性就越发突显。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年内共有47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新近募集资金387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50亿元,但在这些新发产品中,最新净值跌破1元面值的产品多达32只,占比接近70%。股基的经营业绩同样不容乐观。截至6月22日,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11.55%,同期上证指数跌幅5.65%。这也充分说明,股基的经营业绩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不仅未能抵御指数的下跌风险,而且还远远跑输指数。

  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专家组成的券商、股基等专业经营团队所经营的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都出现如此大面积“浮亏”,普通上市公司的理财回报更是充满变数、难以预料,“热衷理财”所蕴含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即使是在经营好主业基础上再来从事公司理财,如何控制理财的比例和节奏,做到适量适度,风险可控,同样是摆在上市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外,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所投资金来源不同,其风险大小也不一样。与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相比,非法挪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更大。日前,某上市公司就被曝出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公司非法挪用募集资金3.31亿元用以购买理财产品,占其定向增发募集资金4.52亿元的73%的事件。

  笔者认为,作为上市公司,只有把更多的心思用于主业并在经营好主业的同时,适当采取包括理财在内的灵活多样的综合投资方式,才会使公司经营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给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带给上市公司自身良好的声誉和回报。这既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生产者、经营者和投资者都希望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