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虽然经历了一波破发潮,但证券公司的投行生意仍旧繁忙。投行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利润贡献大,但让投资者很“受伤”,令发行人“爱恨”交加……投行的生意经下半年还好念吗?
业绩贡献大 投行业务成“摇钱树”
在今年券商行业的收入中,只有投行业务是增长的,其他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降。投行业务成为今年券商盈利增长的“法宝”。
统计显示,截至7月18日,今年累计有176只新股上市,合计融资额超过1746亿元。不仅是新股发行“给力”,再融资与公司债也比翼齐飞。截至7月18日,今年共有112家公司发布了公司债募集说明书,而去年同期只有56家。截至7月18日,今年共有3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募集金额高达693.1亿元,而去年全年只有18家。加息之后,银行贷款成本升高,企业发债的成本逐渐低于银行贷款成本,成为吸引上市公司发债融资的原因之一。
“今年我们的项目还是挺多的,大家都在到处出差,非常忙,估计还得再招人。”在上海一家拥有四五十名保荐人的大券商工作的某投行人士表示。
地处华东的某券商投行部负责人最近又开始招人,在专业论坛发了招募帖子后,两天内就收到50多份简历。他表示,在这些有经验的准保荐人当中,他已经迅速筛选出10名,预计这些人将很快“转会”来上岗。在繁忙的背后,投行部门底气十足。“今年我们的利润贡献大增,已经超额完成公司的任务。”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32.7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15.9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成。同时,整个券商行业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60.5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93.02亿元下滑超过一成,盈利下降的业务主要是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
这一行业特征在多数券商身上得到印证。例如,东方证券上半年承销业务净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69%。即使是一些小券商,今年的投行业务增收也不差。例如,日信证券上半年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为5220.38万元,同比大增3.24倍。由于大小券商均有收获,投行业务并未像预期一样加速向大券商集中。相反,自2008年以来,前十大券商在投行市场上的份额不升反降。
“国内投行还没有形成绝对的核心竞争力。”在某大券商投行业务老总眼里,当前国内这么多券商都在做投行业务,本身就说明了这一业务并非高端,不少还是依靠保荐通道,因此,即使只有两个保荐人,小券商也会保住投行部门。
破发潮过 下半年变数犹存
在投行生意火热的背后,上半年新股发行中签率太高、发行失败和超募规模缩水等暗流涌动,在企业与投资者的抱怨和压力之下,券商无法轻松,下半年投行业务仍存变数。
在今年发行的176只新股中,63只上市首日破发;如果按照上市后10个交易日计算,则有70家破发;如果按照上市后3个月计算,破发数量扩大到76家。直到7月1日比亚迪上市时,上半年汹涌的破发潮才开始改变。
“我打算认亏出局,这是一只很烂的新股。上市破发时就应该卖掉。”一位懊恼的投资者表示,申购上海绿新后,一直拿在手上,但一直很受伤。
“我们本来就不愿意调低发行价。”一家刚发行了新股的创业板公司老板也有抱怨。在他看来,当日涨幅充分说明投资者的认可,保荐机构此前的担忧纯属多余。发行人与投行间的爱恨矛盾历来就存在,今年当当网CEO李国庆与“大摩女”的网络PK就是集中体现。
与投资者和发行人的抱怨相比,破发潮对投行的定价能力无疑形成考验,也让一些保荐人心有余悸。前几天在上海路演的一家券商当天一直盯着盘面,“如果尾盘不破发,我们这单就算成功了。”随着破发潮汹涌甚至出现新股发行失败的案例,一些保荐机构说服发行人压低发行价,创业板新股的市盈率也一降再降。
此前有统计显示,机构的打新资金从2月份的5309亿元急剧下滑至5月份的178亿元。作为投行IPO项目收入来源之一的超募收入也在不断萎缩。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单IPO的超募资金为5.6亿元,较去年减少0.6亿元,超募比例也由去年的平均192%下降至158%。
即使市场行情好转,破发潮渐退,投行仍旧不能安心。据统计,截至7月19日,发审会未通过或取消审核的IPO申请共有44单,不仅有中小板公司,也有主板公司,涉及的承销商既有大券商,也有中小券商。
深圳一家大券商因每发一个新股都遭遇破发,被冠以投行“破发王”之称。业内人士评价称,今年这家公司是典型的赚了钱,却没有赚到市场声誉。言下之意,下半年投行不光要赚钱,更需要为名誉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