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10年收益不及银行定存 “鸡肋”投连险生存调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09: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短短十二春秋,当年如黑马狂飙的投连险,如今只剩下寿险市场0.8%的份额。

  投连险之殇,首先是资本市场波动的客观原因。1999年首推后两年,即遭遇2001年开始的股市下滑,客户大面积投诉,保费规模一路萎缩。2006年因股市火爆再度鹊起,随后又在2008年金融灾难中演变为全国范围的退保潮。

  其次在于保险公司营销员销售误导和保险公司后续服务乏力的根结。做惯了“高调收保费 低调理赔”逻辑的保险公司,需要在投资理财能力和投资理财服务上有一个学步的过程。而人海战术、以保费论英雄的规模化取向,亦会让保险公司营销员只剩下了拉保费一途。

  最后,在保监会让保险回归“保障本位”大势下,一个小小的不计入保费规模的政策杠杆,就把投连险杀得体无完肤,由此演变为2009年以来的投连险式微、分红险高张。

  华宝证券2011年投连险半年报显示,投连险176个账户中,有135个为负收益,占全部账户的77%。而上月刚推出的投连险的变种——变额年金保险,并未形成一种集体的新动力。因此,投连险消亡论一度甚嚣尘上。

  销售误导之恶

  7月25日,是张建平(长沙)10年期“世纪理财”投连险到期日,她以6.06万元投入最终只获得约0.44万元收益,年化收益率没有跑赢银行定存,更没有跑赢CPI。而几乎同时购买“世纪理财”的赵正(北京)日前则选择让保单中止,9年累计投入5.4万元,其收益是0.346万元,回报率6.34%。

  其实,如此收益算法存在认知误区。每份投连险中有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分野及转换问题,一旦营销员或交代不清,或有意含糊,或后续服务不力,最后失利的都是投保客户。

  以赵正5.4万元为例,该笔资金并非全部进入投资账户。其首年所交6060元全部入保障账户;次年所交6060元有4860元入保障账户,1200元入投资账户;第三年(含)以后,每年780元入保障账户,5280元入投资账户。如此累计,9年5.4万元共有3.8万元入投资账户,占比70.37%。

  而每份投连险投资账户非止一个,有稳健性账户和保守型账户等。“世纪理财”2008年全年亏损49.4%,而同期的平安保守型账户(保证收益)则上涨4%。Wind数据显示,“世纪理财”9年累计收益139%,跑赢了上证指数(涨80.67%),且与沪深300指数(涨139.5%)持平。

  中宏保险深分营业主任王晓辉称,每年投连险都有几次免费转账户机会。“营销员售出投连险后,应据资本市场波动适时提醒客户做转账户操作,这是保证收益的根本。客户对收益不满多是该环节缺失。”

  营销员一售了之,股市低潮期一旦袭来,客户只能大亏作结。这也不难理解平安1999年首推投连险时的火热,2001年股市下滑客户大面积投诉的愤怒,以及此后的规模逐年下滑。据保监会统计,2001年,我国投连险保费收入达106.62亿元,同增542.26%;2002年仅57.7亿元,同降38%。

  2006年,随着资本市场火爆,保监会当年和次年合计批复的新投连账户达130余个,拥有投连账户的寿险公司达21家。2007年全年上证指数涨幅近100%,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份额甚至超过分红险份额。

  2008年上证指数跌幅60.10%,大部分投连险账户损失惨重,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投连险退保潮。是年10月,保监会就投连险退保问题发布风险提示,称将对销售误导严厉打击。是年底,部分保险公司停售投连险。

  市场式微之谜

  2009年,投连险十年,也是其全面消退元年。

  是年,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两项措施,一是发布新会计准则,令投连险和万能险非保障部分的保费收入不再计入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二是银行储蓄柜台不得销售投连险,仅限于银行理财中心和理财柜台销售,且新单趸交保费不得低于人民币3万元。投连险成为第一个被保监会点名设限的险种,这直接导致投连险和万能险大幅下滑。

  截至2010年底,市场上只有188款投连险产品,146家保险公司中仅有27家推出投连险。招商信诺发行的投连险产品数目最多达22只(以电销为主),其余发行产品较多的有瑞泰、海康、太平、平安、信诚、太平洋安泰等。其中,瑞泰人寿2004年进入国内市场时更一度坚持只做投连险,直至2008年投连险低迷时期才开始推万能险。

  推出投连险的保险公司当中,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居多。保险三巨头中,中国平安近年重心为万能险,4年来都未有投连险新产品推出,中国人寿也只有4个投连险产品,而中国太保至今尚未涉足投连险业务。投连险式微,分红险高张。大势如此。

  据保监会数据,2011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达91.6%,寿险市场“一险独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占比由2010年同期的10.7%下降至0.8%。

  雪上加霜的是,另据华宝证券发布的投连险2011年半年报统计,投连险176个账户中,只有41只取得正收益,占全部账户的23%,77%的账户取得负收益。其中,半年累计回报率最高的前三甲分别为国寿精选价值(6.13%),泰康积极成长型(3.62%)和金盛安心(3.06%)。收益最差的分别为国寿平衡增长(-15.74%),平安精选权益(-13.55%)和太平价值先锋型(-10.83%)。

  投连险会消失吗?“肯定不会!”某中资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称,“首先,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亏损风险由客户承担,公司没有任何风险。其次,每年都有固定账户管理费可以收,公司稳赚不赔。即使不计入公司规模保费,从丰富产品线和稳赚不赔角度来说,保险公司都不会停售投连险。”长期研究投连险的华宝证券分析师赵恒珩认为,“新会计准则助推了投连险业务在保险公司中独立性的增强,投连险理财功能得到强化。”

  2011年6月,金盛保险推出国内首款变额年金保险——“保得盈”变额年金计划,提供100%满期本金保证,并帮助客户实现增值。其实质是投连险+最低保证+年金化支付,可理解为保本的投连险,投资风险的一部分改由保险公司承担。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作为一个投资型险种的形态,投连险肯定不会消失。但是外资保险从来都不是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风向标。由外资保险引入的保险产品或销售渠道,通常中资保险更能实现本土化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变额年金保险能否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新动力,关键还看中资保险的跟进力度。”

责任编辑:李小龙

热词:

  • 收益
  • 银行
  • 定存
  • 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