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8日讯 中国金融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对内如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服务业准入制度改革及监管体制改革等;对外如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制改革等,但这些理论上和舆论上都支持的改革举措却迟迟未能推进。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口号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喊起,但至今没有多少进展。对此,李迅雷发表博文指出,金融改革迟缓源于不愿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不改革所导致的问题会不断累积,最终倒逼改革。“尽管主动改革比被动改革所付出的代价要小,但主动改革的彻底性往往不如倒逼机制作用下的被动改革。就目前而言,至少以下四方面问题的突显将最终触发某些金融领域的改革。”
金融改革迟缓源于利益格局难以撼动
文章指出,1995年至今,金融领域内的重大改革似乎没有。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改革不能彻底推进的原因与不愿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相关,因为改革首先触动的是现有的利益格局。“由于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超过10%,财政收入更是高速增长,金融部门的风险防控能力也大大加强,这就使得改革的紧迫感有点缺失,导致理念上认同改革而实际却不作为的倾向。”
四大问题将最终触发改革
第一,银行表外业务占比的上升及理财产品规模的膨胀将逼迫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目前银行表内资产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这也说明执行基准利率的资金占比在下降,参照市场利率水平的资金占比在上升。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上升至8.25万亿,余额大约在7万亿以上,这使得银行的基准利率约束性不断减弱。
在当前月度CPI水平已经超过6%的情况下,3.5%的存款基准利率实际上已经没有指导性。故只有通过提高存准率来吸收流动性。若通胀持续下去,最终还得通过发央票来回收流动性,故届时央票的招标利率还得参照市场利率水平。此外,民间借贷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利率水平也构成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的牵制,所有这些都将构成利率市场化的倒逼机制。
第二,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的扩大,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水平将对央行现有的利率汇率政策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也会倒逼包括资本账户开放在内的金融改革。其实,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如上所述,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所导致的结果与初衷相悖,但也意外形成了人民币离岸市场。
第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按目前的扩张速度,很快就会达到4万亿美元。汇率波动对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不断加大,并逼迫汇率政策止步不前,从而累积更大风险,央行最终将不得不考虑采取措施来降低外汇储备。降低外汇储备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用汇需求。那么,允许和鼓励对境外投资将是必然之举,这又将倒逼资本账户的开放问题。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形成的债务将在今后几年到达偿债高峰,而可能造成的坏账规模还很难估算。如果地方政府融资的部分贷款不能如期偿还,将触发对现行银行信贷机制的改革。目前信贷还是偏重于向地方政府部门的关联企业倾斜、向大企业倾斜,这种信贷机制最终将酿成金融风险。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acc8f0102dqvk.html
作者介绍:
李迅雷: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上海市上海市人大常委委员、人大财经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