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央行担忧通胀反弹风险 暗示下半年政策不放松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2日 06: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E535DE6586344c798A2331EA0BA5DFB

  即使经济增速趋缓,但担心政策松动可能引致通胀反弹的风险,货币政策基调难言放松。

  7月31日至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下称“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上述会议透露了央行的决策顾虑:“特别是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的可能。”

  “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会议称。下半年要继续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经济转向自主增长

  上述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会议称,“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又要看到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9.6%。但是6、7月份经济先行指标显示,经济增速已有所放缓。一方面,CPI居高不下;一方面,经济增速趋缓,“滞胀”、“硬着陆”的论调开始流行。

  昨日公布的PMI数据显示,7月官方PMI小幅回落至50.7%,好于预期。而此前汇丰PMI跌破50至49.3,但好于之前公布的预览值48.9。

  “PMI显示经济即将探底回升。”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官方PMI显示7月内需有所改善,终端需求改善减缓了库存压力,原材料、产成品库存指数均降至50以下,回落幅度分别为历年同期次高、最高水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四季度经济将启稳回升,下半年经济将保持9%以上的增长。

  稳健基调不变

  谈到下半年货币政策时,会议称,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继续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

  事实上,这已不是央行第一次暗示下半年政策不会放松。

  7月初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明确,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而在当时,货币政策“超调”的担心正开始加强。

  进入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基调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目前,央行已经连续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连续3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若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考量,上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收到效果:今年前5个月,M2的数据从去年12月份的19.7%,已一路下滑至5月的15.1%。

  中汇银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枭指出,相比一季度而言,央行此次的会议基调显示其更为乐观,认为我国目前经济金融运行正向着预定方向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是通胀。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长期以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有所降低,央行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政策着力角度将从紧缩走向平稳。

  通胀拐点

  延续上半年的政策,央行称,将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CPI拾级而上,行至6月CPI涨幅达到6.4%,创下36个月新高。但由于翘尾因素逐渐释放完毕,相对而言,下半年的通胀形势将好于上半年。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预测,7月CPI 为6.3%,PPI 为7.3%,通胀创新高概率下降。全年物价前高后低走势的判断,预计CPI 全年均值为5.2%,PPI全年均值为6.3%。

  交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指出,当前通胀预期过于强烈,此轮通胀周期高点即在6月份,下半年物价缓慢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会议称,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将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从经济结构上来看,受制于资金规模的限制,数量型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时候会出现约束。”

  “初步判断,2012~2013年,通胀均值在2.5%~4.5%之间,如没有国内外市场的突发因素影响,明年年中CPI可能回落至3%左右。”交行研究报告称,虽然通胀均值可能较前几年有所抬高,但通胀长期化风险并不明显,未来两年通胀总体可控。

  连平预计,今年年内存准率还可能上调1~2次,每次0.5个百分点,而年底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再次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