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外部环境太动荡货币政策陷两难 调整预期增强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1日 16: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图/东方IC

图/东方IC

  再创新高的CPI遇到突如其来的美债危机,使得货币政策陷入松不得紧不得的两难境地。

  7月CPI以6.5%的同比涨幅创下3年来的新高,显示通胀形势仍然严峻。此前市场曾普遍预期中国央行将在8月加息,但由美债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突如其来,显然打乱了央行的这个节奏。昨日,美联储宣布将维持0-0.25%的现行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并声称这一超低利率还将至少维持到2013年中。此前,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均维持各自基准利率不变。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央行将会如何应对?羊城晚报记者发现,对这一问题市场出现意见分歧,但更多观点趋向于紧缩货币政策将暂停,但又不会急于放松,或进入一个政策执行的“观察期”。

  美国QE3箭在弦上

  输入性通胀仍会加剧

  对货币政策紧还是松的考量基础仍是通胀。

  美联储昨日在宣布维持低利率不变的同时,并未在声明中明确是否会启动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QE3)。但市场对此的解读是“非常可能”。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祖斯昨日发表报告称,相信如经济继续恶化,美联储已准备好执行QE3。广东金融学院陆磊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美国推出QE3的可能性极大。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消费信心和就业不乐观,美国经济很难有新的增长点,经济下滑超预期的风险仍然存在,而目前更看不到任何复苏迹象。李慧勇称,如果美国经济下滑超预期,通胀水平又不高的话,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可能性较大。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俊表示,虽然新一轮金融危机难以再现,但欧美出现二次衰退的风险却可能增加。马俊称,在欧美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欧美经济陷入再次衰退的概率,在过去十天内上升到了30%‐50%。

  对于QE3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在美国信用降级之下,如若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意味着美元流动性的加大,二者效应叠加将导致美元贬值,并引发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会直接导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带来热钱等问题,需加大基础货币投放量来对冲,从而引发输入性通胀。如此一来,本已高企的国内通胀很可能雪上加霜。

  实体经济增长乏力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但另一种声音认为,“美信用降级反映的是其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这必然带来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减弱。双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何?还不能过早下结论。”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表示。

  陆磊也指出,美债欧债等危机反映出的也是实体经济低迷、前景预期不好等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进行大力度的紧缩不太现实,但由于中国经济运行出现大规模滑坡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维持货币政策的现有状态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则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加大,中国央行将很可能暂停目前的紧缩步伐,以等待局势的进一步明朗。但总体而言,紧缩暂停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而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却开始出现上升。

  外围环境不确定

  中国政策调整预期增强

  7月的CPI数据创出6.5%的新高,显示通胀形势依然严峻,但由于外围因素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多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在接下来或许将向宽松方向微调。

  瑞穗银行宏观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发表研报称,在内忧外患之下,来自国内外的多方矛盾正在积聚,未来中国政策选择应谨慎前行。短期来看,海外经济形势动荡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已经产生。早前频繁的数量型工具的使用虽然严格地控制了今年的信贷目标,但已经造成了国内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的运行困难。为防止对国内经济出现过度下滑,紧缩政策应该适时微调。

  李慧勇同样表示,在通胀创新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外围因素的影响,央行应该毫不犹豫地加息,但由于海外局势变数增加,国内政策或需先“扛一扛”,静观欧美债务危机的走向。

  羊城晚报记者 刘薇 吴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