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摄影记者/高育文
中国6月大幅增持美国国债,幅度较5月增幅扩大,至此,中国已连续三个月增持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8月15日公布最新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11年6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655万亿美元,较5月末的1.1598万亿美元,增加57亿美元,较1月末增加108亿美元。这在中国目前持有的约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约占35%。
外储多元化难题
随着标准普尔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少评论员和经济学家开始高调主张中国应该将外汇储备分散化,减少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份额,并呼吁增加对其他种类资产的投资(例如大宗商品)。
对于这一问题,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认为,中国不应该突然加速减持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突然大规模减持美元不仅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同时,可能会对中国、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冲击。
马骏认为,一旦中国开始大规模减持美元资产,将导致整个市场对美元资产的恐慌性抛售。结果会是美元汇率的崩溃、美国利率的大幅上升和美国经济的衰退,进而造成OECD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
另一种很大的可能是会导致热钱流入增加并迫使货币当局进一步增加外汇储备,并对香港的离岸人民币造成巨大冲击。因为美元兑其他货币的快速贬值(由于中国抛售美元资产)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在中长期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市场对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大将导致各种渠道的热钱流入增加。这些渠道包括虚假的海外直接投资、虚假的出口交易、地下钱庄、香港的个人换汇等等。
外汇局在7月20日曾发布《外汇储备热点问答》称,多元化一直以来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经营原则之一。尽管近期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因此外汇储备不会直接投资于这些领域。
同时,中国居民和企业对黄金、石油等的消费量非常大,外汇储备直接大规模投资于这些领域,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国内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而目前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已包含与之相关的投资,国内另有专门的机构已经在从事大宗商品收储等相关的工作,与外汇储备投资形成互补。
关键在消除外储被动累积
8月5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这一里程碑事件,“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必将面临严重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最新的报告中这样表示。
沈建光分析认为,此时中国面临两难决策,即如若放开人民币汇率,让其大幅升值,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加大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如若继续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相对稳定,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仍将被动积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带来的成本将相当昂贵。
马骏认为,相比之下,虽然被调低信用评级,但是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债的价格很可能比较抗跌。“美国评级被降这一历史性事件对中国传递的一个更有意义的信号是,继续大规模积累外汇储备在财务上和政治上都是危险的。”
“中国需要加快其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例如刺激国内需求,提高社会保障覆盖水平,鼓励进口和对海外的直接投资)以求削减国际收支的顺差并减少外汇储备的累积。这些改革将从更根本的层面上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同时降低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马骏表示。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持有不同的看法。
沈建光在其报告中写道,“美债问题是一个警示,也提供了一个契机,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认为,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将带来诸多好处,例如降低人民币依赖美元储备的风险、避免大量资本流入、降低央行操作的难度、享受铸币税收益等。
“从长期来看,对于中国面临的严重的美元资产安全问题,应该痛定思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消除外汇储备"被动"积累才是应对之根本。”沈建光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