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民间借贷或致“次贷危机”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1日 16: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民间借贷或致“次贷危机”

  珠三角民间借贷出现资金链断裂个案,“大耳窿”也会成“水鱼”

    羊城晚报讯记者李青报道: 被高利率“催肥”的民间借贷正在显露风险。

    连日来, 羊城晚报记者对广东民间借贷状况调查发现, 广州、深圳等地已出现多宗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民间借贷纠纷。恶意“连环贷”成为其中的风险放大镜。一些债务人同时向多个放贷人连环借贷, 令民间放贷这门生意如火中取栗般风险四伏,不少放“贵利”者受骗当“水鱼” 。

    记者调查发现,珠三角地区一些工厂老板连夜“走佬”,上门“要账”的人才揭穿这些老板借了高利贷。今年前9 个月,广州市中院二审的民间借贷纠纷案高达408件,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30%,民间借贷活跃的东莞、佛山、中山等地,情况更严重。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看,广东地区民间借贷的风险还未到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但“连环贷”会成倍放大放贷公司风险并向上游传导。

    民间草根资金的“创新”游戏,竟与美国的次贷危机惊人相似。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式‘次贷危机’,决不是夸大其辞。”

   遇恶意连环贷,欲收高利者变“水鱼”

    羊城晚报记者李青 制图/麦宇恒

    珠三角出现多宗民间借贷纠纷:借钱者借下家还上家,骗十几个债权人上亿债款;有老板还不起钱,全家连夜“蒸发”;专家称:中国式次贷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被高利率“催肥”的民间借贷正在显露风险。羊城晚报记者连日对广东民间借贷进行调查发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已经出现多宗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民间借贷纠纷。恶意“连环贷”成为其中的风险放大镜。一些债务人同时向多个放贷人连环借贷, 令民间放贷这门生意如火中取栗般风险四伏,不少放“贵利”者受骗当“水鱼”。

    “借钱者借下家还上家,十几个债权人就这样被骗了”,知情人士近日向记者报料称,有老板靠借“贵利”撑起一大盘生意,结果害苦了一众借贷人。

    甚至广州某著名酒店连锁集团也因收购该老板名下酒店而中了招。“款项付出一大半, 酒店突然过户到他人名下”。一番调查竟发现,原来这个老板同时向十几个债权人借了钱, 涉及金额过亿元。

    让人称奇的是,事件爆出前,个别债权人已经发现其所谓大老板的真面目,但并未将其绳之以法,反倒“推波助澜”,“不如让他继续向下家借款弥补自己损失” 的想法, 令雪球继续滚大。

    记者调查发现,珠三角地区一些工厂老板连夜“走佬”, 之后来了一些“要账”的,大家才知道原来老板借了高利贷, 而且不止一家。今年前9 个月, 广州市中院二审的民间借贷纠纷案高达408 件, 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30%,民间借贷更为活跃的东莞、佛山、中山等地,情况更严重。

    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看,广东地区民间借贷的风险还未到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但“连环贷”无疑是风险放大镜, 会成倍放大放贷公司风险并向上游传导。

    靠“贵利”盘起生意,靠生意再借“贵利”,风险一环一环传导下去,这种民间草根资金的“创新”游戏,竟与美国的次贷危机惊人地相似。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式次贷危机,绝不是夸大其辞。”

     

    江浙等地民间借贷频现危情,潜行地下的广东民间借贷能否独善其身? 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深入珠三角地区, 发现广州、深圳等地区民间借贷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个案,这些纠纷中涌现的恶意“连环贷”更成为风险放大镜,将许多始作俑的民间放贷人置于风口浪尖。

  大老板借“贵利”过亿 其实“拆东墙补西墙”

    “十几个债权人坐下来开会,商量怎么拿回损失,到现在还没有下文。”广州一位知情人士近日向记者报料称, 有人借“贵利”滚动发展,谁知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被债权人发现而穿帮,甚至广州某知名酒店连锁集团也中了招。

    据知情人透露,被十几个债权人“追数”的某老板,在广州上下九等商业旺地均有物业, 且经营有酒店、KTV 等实业。

    “但据我们调查, 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就是通常所说的高利贷”,知情人称,该老板的手法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同时向多个人借款,以后期借款填补上期利息。正因为如此,该老板的生意看起来越做越大。

    “外人看来,这个老板生意做得很红火,其店面不断开张,现在看来,他是不得不继续把雪球滚大”,知情人称,该老板最多时向某出借人借款高达数千万元。

    作为债权人,广州某知名连锁酒店也身陷其中,损失数百万元。知情人称,这家酒店连锁集团收购了该老板名下的一家酒店,但当大部分款项付出后,却发现酒店已被过户在他人名下。次人据称是借钱给该老板的另一债权人。知情人透露,债权人相互一碰头,发现该老板竟然同时向十几个人借了款,“涉及金额过亿元”。

    怎么会有这么多民间放贷人同时“中招”?

    知情人揭开内幕:“据我们调查,这个老板最初借钱买了一处物业,以此物业向银行抵押,再拿着银行的抵押证明作为自己的资信凭证,向下家借款,就这样滚动起来。”

    “民间借贷所谓的房产抵押,多半是签个协议,顶多押个房产证原件,不会真正到房产部门做抵押登记;再加上大家都是隐蔽操作,同行间都很难发现猫腻。这个老板‘故事’编得好听,就能借到钱”,知情人分析,“雪球越滚越大,终于有一天连利息都付不起了, 故事就很难再编下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事件爆出前,已有个别债权人发现了其所谓“大老板”的真面目,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债权人并未将该老板绳之以法,反倒变相成了雪球滚大的“推手”。“那个时候 ,这个老板应该已经资不抵债;债权人可能认为,即便将其绳之于法,也没办法减轻损失,倒不如让他继续拆东墙补西墙,继续向下家借款,弥补上家损失,这样更来得实际。”

  月息6 分如何还得起 老板无奈全家“跑路”

    记者调查发现,深圳等地出现一些工厂老板连夜“跑路”的事件,其中也暗藏“连环贷”身影。一人“走佬”,往往立马有多个债主上门讨债。

    “又跑了,全家都不见了”。

    9 月15 日,在深圳宝安做手机涂漆生意的焦先生告诉记者,宝安一家五金冲压厂的老板上周突然“一夜蒸发”, 全家消失。“头一天还干得好好的,一早起来,20来个工人发现老板不见了, 工资还没发;之后来了一些‘要账’的,大家才知道原来老板借了高利贷,而且不止一家”。

    这并非第一单,也不会是最后一单。焦先生说,今年以来,他已经看到三宗活生生的例子。“全是因为资金问题,到银行借不到钱,就去借高利贷,还不起便跑了”。焦先生说,他自己有30-40 万元货款打了水漂,上家就是因为借高利贷破了产。

    焦先生在宝安开厂已近十年,手下请了二三十个工人。他说,朋友圈子里,缺钱的话基本都要靠民间借贷,很少能从银行借到钱的。焦先生抱怨:“厂房、设备大部分是租来的,没法做抵押;再加上大多数厂子财务并不健全, 根本别想从银行借钱。”在这种现实下,民间借贷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一般向熟人或者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借, 大部分月利五到六分, 还有更高的”,焦先生透露,这种“另类融资”,大多数时候藏在水下,只有当出了问题,企业破产、老板跑路、讨账的上门,大家才发现,原来又是“高利贷”惹的祸。

    “高利贷吃钱厉害得很”,焦先生算过一笔账———假设以月利六分借款100 万元,第一个月的利息就得6 万元,接下来逐月“驴打滚”,9 个月下来仅利息就差不多要还100 万元。“现在有什么生意能这么赚钱? 企业一年能有15%的利润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时间一长肯定还不起。”

    一些民间放贷人因追不回款成了“冤大头”,便与借款人对簿公堂。吕某因急需资金向朱某借款10 万元,期限一年。吕某每月向朱某支付一万元利息,并将其“房产”抵押给朱某。借据签订后,吕某将一份某花园住宅楼“集资建房合同书”交给朱某保管。其后,吕某未能按期支付利息,朱某催了很多次也拿不到钱。朱某要求借款保证人彭某归还10 万元借款, 也遭到彭某拒绝。这时,朱某竟然发现,吕某交给他的某住宅楼所谓“集资建房合同书”竟是假的。朱某将吕某和彭某告上法庭。

  民间借贷诉案“冒头” 放贷者想结束“生意”

    恶意“连环贷”, 将民间借贷人拖下水。记者调查还发现,即使并非“恶意借款”,到期无法还款的现象也在抬头。

    广东宏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洪少雄称:

    “风险苗头已经出现。一些投资公司发现———部分款项收回出现问题”。据他了解,一些从事民间借贷的投资公司,已经有意结束这门“生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前四个月宣判的案件中,因无法支付高额利息而产生的民间借贷经济纠纷案例频现。

    曾某因生意周转需要,向萧某借款50万元,借款利率为月息25 厘,约定借款期限为12 个月。曾某以其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某套物业作为抵押,并约定一旦未能按期还款, 每超期一日还款,就另外追加借款金额的3%作为违约金。曾某随后将房产证原件交给了萧某,但双方并未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其后曾某只向萧某支付了两个月的利息合计2.5 万元,随即无力支撑下去,被萧某告上法庭。

    广州安国律师事务所王正文律师经手过的一个案子令他印象深刻———广州一家服装店的小老板, 因资金无法周转,向一家担保公司借款10 万元, 期限一个月。担保公司向服装店老板支付了8 万元,另外2 万元当作利息。小老板被要求以某处房产作为抵押,并在抵押合同中对房产估价30 万元。然而随后服装店小老板的生意不如预料般顺利,一个月后他仍无力还款。担保公司于是将小老板告上法庭。经过调解,双方和解,基于种种考虑,服装店小老板最终同意依照合同将房产过户到担保公司名下。“小老板最终没了房子”,王正文说。

    佛山一家幕墙装修公司的副总张先生则告诉记者,今年初倒闭的当地最大的塑料厂, 就是因为陷入高利贷难以自拔。

    张先生说:“我们现在做生意非常谨慎,一般只敢和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来往,小企业的生意都不太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