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财经》(博客,微博)综合报道】
11月10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尽管有国信证券一般从ST股大赚而归的券商,但押宝ST股终究输多赢少。华龙、中信难避亏损,中银国际、国泰君安也并不乐观,四大券商账面浮亏近亿。
今年三季度,华龙证券和中信证券(600030.SH)入驻ST国发(600538.SH)和ST新材(600299.SH),但却不幸被套;中银国际(BOCI SECURITIES LIMITED)不仅在*ST中华B(200017.SZ)上后知后觉,还在为ST中冠B(200018.SZ)大幅下挫买单。
值得关注的是,国泰君安(香港)对ST大路B(200160.SZ)越跌越买,三季度末已经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今年三季度,券商新建仓的ST股仅有两只ST国发和ST新材。
据三季报数据,华龙证券持有ST国发313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12%,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而中信证券建仓ST新材1125.77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15%,也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然而,两家券商建仓ST股的效果,目前明显不佳。
ST国发从8月份阶段高点7.83元跌落至10月份低点5.88元,其最大跌幅为24.90%;而ST新材跌势更为惨烈,从7月份的15.98元一度下探至10月份的9.33元,最大跌幅已达41.61%。
若两家券商建仓ST国发和ST新材的成本,以公司三季度的平均股价计算,则为7.71元和13.68元。
但截至11月9日,ST国发和ST新材股价收于6.53元和10.76元,较两券商建仓成本下跌15.30%和21.35%。华龙证券和中信证券持股未动,其各自账面浮亏分别约为369万元和328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并非孤军奋战。
中信证券旗下的中信理财2号集合理财产品,和中信证券"聚宝盆"伞型集合理财产品均现身ST新材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持有1140.91万股和181.50万股。按上述建仓成本计算,两只中信集合理财产品,各自账面浮亏约3331万元和530万元。
据*ST中华B(200017.SZ)定期报告显示,中银国际在2010年二季度闪现第三大流通股东,持有359.92万股。随后,中银国际逐季加仓,截至今年一季度增仓至514.70万股,成为第二大流通股。
但是今年二、三季度,*ST中华B从最高2.98港元跌至10月27日的1.74港元,最大跌幅超40%。
对此,中银国际二季度加仓80万股,三季度则减仓87.89万股,截至三季度末仍持有*ST中华B506.81万股。
据计算,ST中冠B二季度最大跌幅为29.40%。进入三季度,ST中冠B仍然在震荡盘整中。
2010年三季度,ST大路B的十大流通股东里尚无国泰君安(香港)的身影。2010年四季度,国泰君安建仓ST大路B879.51万股,一举成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至今年一季度,其持股数突增至2853.71万股。今年二季度国泰君安再次增持3099.35万股,占总股本的8.43%,仅次于ST大路B实际控制人陈荣,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三季度,国泰君安(香港)再次增仓157.21万股,总持股数增至6110.26万股。
然而,ST大路B的走势与国泰君安(香港)的期望却是大相径庭。截至11月9日,ST大路B报收1.46港元。
统计显示,若保守给其1.80港元/股的平均持仓成本,截至11月9日,其账面浮亏也达2077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