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28日文章】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阴魂不散(作者该报国际事务首席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
事情会再度变糟吗?我是说非常糟——变成大萧条那么糟,世界大战那么糟?我们这一代能想到的灾难性事件仅存在于历史书里。
欧洲政治家常常执迷于警示可能会爆发战争,以赢得人们支持他们所热爱的欧盟项目。在和平时期,很少有欧洲人会把这种言论当真。
和平与繁荣成为我这一代西方人的生活常态。全球化似乎已令世界更安全、更同质化。亚洲和东欧的新兴中产阶级热烈地接受了这种舒适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在冷战期间,全球和平似乎仰仗核武器,而现在似乎是得到了国际贸易和消费主义共同价值观的支持。
直到全球经济危机前,托尼·布莱尔1997年选战主题歌的歌词似乎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事情只会越变越好”。
自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倒闭以来,我们已经察觉,事情绝对可能越变越糟。问题就是,能有多糟?
在欧洲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风险是严峻的。主权债务违约的威胁以及欧洲单一货币区解体的风险正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紧随其后的是银行业崩溃、大众恐慌、深度不景气和大规模失业的威胁。这感觉就像是大萧条的现代版。
就整体而言,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因此这里发生的经济混乱将无可避免地造成全球性的后果。这将令贸易萧条,并威胁到全球金融体系。
20世纪30年代的教训是,全球性大萧条将削弱民主国家,并使得新的激进政治力量崛起。同时,在此过程中,增加国际冲突的风险。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版将使得新一代民族主义政治家在经济混乱、欧盟分裂的背景下,在欧洲获得权力。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恶化,欧洲以外地区也将出现紧张。亚洲力量对比将更快地转变,不断崛起的中国将面对一个不断削弱的美国。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一场经济危机将见证民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力量重获影响力。
这些场景并非不合情理。尽管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我仍然无法使自己相信,我们正在向 20世纪30年代的情景进发。之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可能逃脱,是因为有三个理由:
首先,我们掌握了知识,80年前的事情将有助于避免政治家犯同样的错误。中国不断强调需要“和平崛起”,某些方面是缘于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可怕错误。
其次,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是,主要强国和发达国家自1945年以来为期66年的和平实际上反映的是文明的进程,而不是世界历史中的幸运周期。哈佛大学的史蒂文·平克在他的新书《我们天性中更美好的天使》中指出,人类正越来越不好战,“我们今天可能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年代”。
最后,发达世界目前积蓄的财富比20世纪 30年代要多得多。在经济危机中,人们也许仍会失掉全部积蓄、工作和住所,但他们陷入赤贫的可能性要低得多。因此,他们可能并不倾向于支持政治激进主义。在西班牙,失业率早已升至22%,青年人失业率更是高达45%。但在本月的大选中,温和派的中间偏右政党胜出。
因此,尽管存在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风险,我认为我们并没有陷入战争的风险。但对于某些在史无前例的和平与繁荣时期长大的幸运儿来说,这也许只是缺乏想象力的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