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2%,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2.7%,均创年内新低。
CPI与PPI双双创新低
11月份,CPI同比上涨4.2%。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3%;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1-11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5.5%。
外界普遍关注的另一个数据是:11月份PPI同比上涨2.7%,环比下降0.7%。这是一年来中国PPI同比首次回落至不到3%,从去年11月份以来,最高涨幅是7月份的7.5%,最低涨幅是10月份的5%。
国家统计局称,在11月份4.2%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11月份CPI同比涨幅比10月份同比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影响: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11月份翘尾影响大幅减少;二是11月份蔬菜、肉禽等食品价格环比回落,由此带动CPI环比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数据公布前,大家普遍预测11月份的CPI会破5,但没有想到的是4.2%这么低的数字。”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对本报记者说,“具体分析来看,CPI大幅回落的因素是综合性的,首先是货币因素,由于一段时间以来货币政策和银行信贷都是趋紧的,反映到物价上涨上就是逐季回落的态势;其次,需求因素非常关键,近日公布的11月份的PMI跌破50%关口,反映出无论制造业需求,还是其他的内部需求,都呈现了逐季回落的态势;第三,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因素,由于去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刺激了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大量农产品集中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导致了价格快速回落;第四,从外部因素来看,国际经济不景气致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落,减缓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此外就是翘尾因素在削弱。”
CPI可能还将继续回落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CPI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继续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徐振宇对本报记者说,CPI和PPI涨幅双双回落,同时PPI回落较大,显示生产领域的降价幅度更加明显,一般来说,PPI的波动幅度总会高于CPI,作为一个先行指标,PPI的下降可能意味着CPI还将继续下降。
张茉楠表示,基于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会继续减缓,预计明年的CPI可能会继续回落,但国内整体成本上升推动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呈现到物价上。
“物价的明显回落为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的适当放松提供了条件,未来的微调应该有一定的力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本报记者说。他预计,“受翘尾因素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物价将继续下行,预计12月CPI可能会降至4%以下,全年CPI可能在5.4%左右,2012年CPI可能下降到3%-3.5%区间。”
仍应保持政策连续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本轮通胀其实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程度上都算不上太严重,目前为止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这对明年经济运行意义重大,但是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需要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针对性。
“应该看到,当前CPI虽然下调,但基础并不稳固,稍一松劲可能会卷土重来。同时,虽然物价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出发点,但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出发点,不能一看到CPI下调态势明显,马上就调整货币方向。”徐振宇说,“宏观决策部门一定要hold住,一定要淡定,要对CPI的下降和经济增速的适当下调做好准备,我不赞同那种认为‘调控物价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就是保增长’的观点,因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当前最应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把调结构摆在最前面,要转向包容式增长。”
“我们不能一直被迫在抗通胀和保增长之中做选择题,而要更多地关注结构性问题,如何让中国经济更为健康稳定地增长,这也是对政策制定者智慧的考验。”张茉楠说。(记者 叶晓楠)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叶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