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WTO再驱动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3日 14: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财经国家周刊2011年第25期

  WTO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参与和分享,更是深刻的变革和发展动能。站在新的发展平台上,未来我们如何进一步开放,WTO能否还为我们提供新的发展能量

  体量日益庞大的转型中国,站在了寻求新一轮发展动能的重要关口前。

  2001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十年巨变从此发生。

  十年前,曾被普遍悲观看待的有中国的银行业,还有中国的农业、汽车业等,中国加入WTO艰难谈判13年,多数时候都是在这几个弱质且关键的产业上反复博弈。

  悲观的预言并没有实现,利用WTO这个工具、平台和机制,过去十年中国以开放促改革,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在为全球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入世的十年,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的同时,也在适应和影响着世界。

  十年间,随着WTO时间表的逐一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经济的重心也日渐东移。与此同时,推动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也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递减。

  回首十年,WTO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参与和分享,更是深刻的变革和发展动能。站在新的发展平台上,未来我们如何进一步开放,WTO能否还能为我们提供新的发展能量,成为未来十年值得深思的问题。

  寻找新动能

  这是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的10年,也是开放改革理顺国内体制的10年;入世10年并非一路坦途,WTO仍可向未来发展提供动力之源

  记者 孙莹 范若虹 刘明霞

  2011年11月10日,平常的一天。

  张永良蹙着眉头,陷入沉思。作为浙江一家以出口为主的大型袜子企业的老板,眼看着自己产品第一大市场——欧洲的订单快速下滑,此刻他脑子里想搞清楚的只有一件事——下一个市场在哪里?

  同一天,胡俊睿则在公司和其他高管一起,琢磨着下一步的回归计划。胡担任副总经理的深圳奥士达电子有限公司,以碎纸机为主营业务,出口占总产值的60%。如今,他们在密切关注国内一些企业,寻找合适的机会兼并重组,为随时回归本土作战做好全部准备工作。

  而此时,北京金都杭城物业的小张,则在兴奋地盯着电脑屏幕上淘宝商城的光棍节大优惠活动。搜索、下单,她,以比平时低一半的价格,在真维斯、以纯等专卖店的网店买进心仪了很久的牛仔裤、羊毛衫、外衣等衣物。很多人都在忙碌于自己的事业、生活,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天与平时有何不同。

  而就是10年前的这一天,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4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议。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30天后的2001年12月10日,中国自动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改变从此发生。

  10年来,无论是中国的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在逐渐成为全球化中的一份子,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也在适应和影响着世界。利用WTO这个工具、平台、机制,过去十年中国以开放促改革,成功地实现了迅速崛起。

  推动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在逐步衰减。体量日益庞大的转型中国,正站在寻求新一轮发展动能的重要关口。

  外需已成“双刃剑”

  说外需成为“双刃剑”,其前提是WTO十年中国外贸的飞速发展。

  入世十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2001年4.3%增长到2010年10.4%,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一度达到20%。

  出口给中国带来的红利比较明显。至今,中国生产的900多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居全球前列,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彩电、摩托车、空调、DVD、集装箱等传统工业制成品。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重要工业品制造和出口基地。

  2003年至2007年,是中国出口强劲增长的5年,出现了连续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出口依存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非服务业出口依存度和经济外向度分别达到了61.7%和40.8%的峰值。

  高外贸依存度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同时也加大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

  比如本刊记者采访的张永良,年初至今他的第一大市场西欧,订单已经减少了12%,一位希腊主力客户的订单,由原来每年68万美元锐减到今年的10万美元。

  海关总署11月最新数据证明张永良并非孤案,中国10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15.9%,创下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速,环比则下降7%。而10月份是中国传统出口旺季的尾声。

  对明年的预测亦不乐观,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1月底在北京指出,国际经济久疾未癒、又添新伤,他预计中国明年的出口增长可能为个位数。

  张永良说,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感慨什么。面对不断下滑的订单数,他希望转向新兴市场寻求路径。巴西、俄罗斯,成为他最新锁定的目标。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分析,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张永良的信心。

  汪涛预测,2012年,中国出口将出现零增长,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将为-1.4%,同时与出口相关的投资和就业也将走弱。汪涛认为,由于新兴经济体的体量本身都很小,而且本身就是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因此无法使中国摆脱欧美市场疲弱带来的出口大幅下滑。

  在张永良的背后,是中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出口企业。全球经济下滑,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过度依靠外部市场,输出大量廉价、无品牌产品已经行不通了。

  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弊端在2008年引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2009年的出口增速为-16%,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3.9%。

  如今,由于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的影响,欧美市场的不景气从年中开始显现,第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已降为零。

  欧美一直占据着中国出口市场第一、第二把交椅,两者总共占有中国货物出口总额的30%以上。9、10月中国出口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来自欧盟市场需求的疲软。9月中国向欧盟出口同比增幅为9.8%,10月份下滑至7.5%。而2000年以来的同期,中国对欧盟出口平均增速为25.4%。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9、10月份分别为11.6%和13.9%,也远低于2000年同期对美国18.7%的出口同比增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超过10%,从历史经验来看,已经接近天花板的状态。当前中国贸易摩擦纠纷不断增多,汇率方面的压力明显上升,出口比重再增加的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商务部的官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入世十年,整个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变增长模式抉择和转型的十字路口,中国需要尽快改变对出口的“路径依赖”。

  “母市场效应”发酵

  在欧洲陷入危机和中国国内经济减速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经济与政策的走向是胡俊睿所密切关注的,也直接决定着其公司下一步的投资选择。

  “目前整个市场变化趋势还不是很明朗,如果说2007年是开水煮青蛙的话,现在只是到了温水煮青蛙的时候。” 胡俊睿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他们下一步打算转战国内,但是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国内产品和出口的定位还不一样,因为国内更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而国外市场的特点本身可能更注重质量和服务。

  11月份,他一直在观察国际形势,同时观察国内政策的变动,做好产品调整的准备,随时准备更多杀入国内市场。

  这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本身意味着内需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即使是对于出口型企业,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其扩大世界市场份额的必修课。”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如是表示。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汽车、电信等行业在内,中国的一批行业已经占有了最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这与中国市场本身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这种效应被经济学家称为“母国市场效应”,即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选择产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地方建厂生产,需求大国将最终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巨大并且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正在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来源之一。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用了一组数字来诠释入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红利:入世10年(2001~2010)来,中国GDP从2001年的1.16万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8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3.6%升至9.3%,世界排名从第六位升至第二。10年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038美元到2010年的4481美元,增长3.3倍……

  入世10年来,中国已变成了全球商业的大市场。而WTO与中国的关系,最终建立在商品和服务上,大部分人与经济全球化互动的期待,最终都要落实到消费的层面,譬如汽车的降价。

  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不久前发布的年度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个人消费总额将翻番。届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消费市场,一个远远没有充分开发的巨大市场,一旦真正启动,将释放出巨大的新能量。

  入世并非一劳永逸

  “入世的效应递减很正常,如果说过去十年我们是一种‘超常规’增长的话,那么未来十年就将是一种正常的‘温和’增长。”商务部一位官员这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中国加入WTO后极大地释放了潜在发展动能,2001-2010的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速达10.5%,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超过37%;对外开放度从上世纪90 年代末不到40%攀升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超过60%。

  也因之,中国加入WTO,与上世纪80年初的农村承包制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系并列,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但在10年之后,受限于国内外发展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外需依赖过重、内外部经济失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中国中长期的问题实际上更带有根本性,在世界经济格局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下,中国经济保增长的关键在于“寻求共识,推进无法避免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变革”。

  “中国需要减少内部对竞争的限制因素,尤其是要通过一种竞争的环境来鼓励创新,这是结构性的政策。”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在他看来,针对科研、教育和政府效率的改革,可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正面作用。

  “WTO为中国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表明,中国价格机制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入世不是一劳永逸,必须有配套的国内改革才行。”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部分学者认为,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基础,自身不改革,大多数改革政策效应会打折扣。

  双轮驱动

  如何利用外部资源与市场促进国内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良性互动,是决策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国家在达到上中等收入水平后,不能再继续依靠在贫困阶段行之有效的增长模式——假如他们这样做,就会两头受到挤压:一头是来自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的竞争,另一头是来自高收入经济体通过创新和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

  本刊记者获悉,在中国加入WTO十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推动对外开放,商务部正会同国家发改委制订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指导性文件。

  商务部的考量是,以入世十周年为契机,中国对外开放进入由出口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由吸收外资为主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的新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隆国强告诉记者,开放市场和扩大内需战略并不矛盾。“中国天赋的资源禀赋就让你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比别人大,内部供应不了,只能靠外部市场。”

  隆国强指出,中国现在已经形成的巨量外汇储备,可以购买国外的资源、能源、技术,搞国际贸易就是为了提高效益,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配置的效益才能提高。

  在他看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产业升级只能沿着价值链,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挤进市场,在大量的升级中,主要是一种追赶式的升级,而不是跨越式的。

  而在释放内需,利用开放的市场“引进来”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需要进一步“走出去”。“未来我们不能陷于过去的商品输出、劳务输出,要更多地考虑资本输出,以及可能的技术输出。”贾康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未来的进一步开放和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客观上将为全球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只有当中国迅速提高总体国力,并提高老百姓的生活,真正走向富强之时,才有能力对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从短期的调控到中长期的深化改革,实质性地靠市场经济里面应该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杠杆节能降耗、减排去污,都是我们要抓住不放的事情。”贾康说,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的机遇,让成长性继续表现为弥合二元经济进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这样评价。

  中国复关与入世大事年表

  1982年11月,中国政府获得观察员身份并首次派团列席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大会。

  1984年4月,中国获得关贸总协定特别观察员地位。

  1985年10月3日,沈觉人列席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大会,就中国复关问题进行首次非正式磋商。

  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正式代表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递交申请,要求恢复中国缔约方地位。

  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成立。10月22日,中国工作组主席基拉德主持召开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1989年4月18日,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7次会议完成了对中国外贸制度的评估,并实质性地讨论了中国复关的条件。

  1989年6月4日之后,西方以人权为由,对中国实行全面经济制裁。原定于当年7月召开的第7次中国工作组会议,被拖延到12月12日-14日召开。缔约方要求中方重新提供一份有关外贸制度的新说明,事实上重新开始审议中国外贸制度。

  1990年1月11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范国祥向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递交《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补充文件》和一系列补充材料。

  1990年1月、9月,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重新开始审议中国的外贸制度。

  1992年2月,中美市场准入谈判开始。经过9轮艰苦激烈的谈判,中美双方达成《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

  1993年,7月,美国中国复关问题谈判代表团新任团长助理贸易代表道斯金(女)上任。由于美国总统更迭,美国立场大步倒退,上任伊始的道斯金将原来多年谈判成果全部推翻。

  1994年11月,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就市场准入和议定书与缔约方进行谈判,谈判未能达成协议,中国最后的复关努力遭到挫折。 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并运行。11月,中国复关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中国复关谈判从此转为入世谈判。

  1995年11月28日,美方向中方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入世’的非正式文件”,即所谓的“路线图”,文件中罗列了对中国“入世”的28项要求。

  1997年8月,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5次会议召开,中国代表团宣布了中国政府进一步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和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等重大步骤。同月,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的国家。

  1997年12月5日,世贸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在日内瓦发表声明,一致支持中国尽早加入世贸组织。

  1999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美。4月10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中止中美双边入世谈判。

  1999年9月6日,中美双边谈判重启。11月15日15时30分,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总统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美最后达成的协议文本上签字。中美达成双边协议,意味着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被排除。

  2001年9月,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最后完成中国入世议定书、工作组的报告、3个减让表、9个附件。与此同时,中国与世贸组织37个成员全部达成双边协议。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4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议。30天后,中国自动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

  (资料来源:欧阳敏所著《闯关:中国复关入世历程揭秘》一书,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热词:

  • 1986年
  • 理财产品
  • WTO框架
  • WTO规则
  • 农业经营规模
  • 诸建芳
  • 商务部
  • 财经国家周刊
  • 中信证券
  • 引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