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熊凯
“对于经营规范的上市公司来说,对外担保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尤其是违规担保,一般来讲,除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ST公司,正常的上市公司是不会去碰的。”1月4日,一位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
但是,企业资金链紧张贯穿2011年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担保乱象疯狂滋长。
这边,以深国商(000056.SZ)为代表的地产上市公司,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下,对旗下地产子公司的担保愈演愈烈,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之高令人咋舌;那边,以ST海龙(000677.SZ)为典型的“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失灵,大量违规担保浮出水面,且颇有不惧监管之势,屡屡顶风作案。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2011年对外担保额占净资产比例最高的是深国商,其对外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达3911%,冠绝A股。
紧随其后的是因违规担保“带帽”的ST海龙,其对外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达1106%,“勇夺”亚军。季军则是来自福建的建发股份(600153.SH),该比例亦达600%。
上述高管表示,作为特殊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一般都极为谨慎,至于违规担保,“和大股东占款的问题一样,这样做就是在挑战监管层底线。”
“疯狂”的担保
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共840家上市公司披露担保事项,合计提供担保8978.8亿元,这些上市公司合计净资产26088.9亿元,担保额占比34%。比2010年809家上市公司披露的7061.8亿元担保金额增长27%。
平均数字或许掩盖了热衷于担保的上市公司的“疯狂”。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全部A股上市公司,担保额占净资产之比超过100%的公司达42家,换句话说,42家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超过其净资产,如果把该比例降低到50%,超过这一标准的上市公司数字将是130家,而50%的担保额占比,正是2003年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规定的上限。
排名担保额占净资产比例前十企业中,最高的是深国商,最低的则是天津松江(600225.SH),分别为3911%、189%,均是为旗下地产公司输血所致。
840上市公司担保近9000亿 深国商担保额为净资产39倍
2011年,负债累累的深国商仍为子公司提供担保不遗余力。截至当年底,深国商只有两笔担保,都是针对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担保金额高达15亿元。
深国商2010年报显示,融发投资主业为经营房地产,主要资产是晶岛项目,仍处于投入期,尚未产生收益。其总资产15.19亿元,负债高达20.1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32.59%。
为其提供高达15亿元的担保后,对外担保金额占到最新一期净资产的3911%,深国商由此成为A股担保之最。
违规乱象
无论如何,深国商之类的上市公司因地产业务需要输血而进行的巨额担保始终是公开操作,相比之下,暗地里私自担保不予披露的上市公司则要恶劣得多。
因违规担保而被带上ST“帽子”,ST海龙算得上A股一景。
2011年9月5日,山东海龙被实行其他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海龙”,原因则系违规对外担保达5.23亿元。
2012年1月4日,ST海龙披露关于违规担保情况的专项审核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总计5.23亿元的违规担保情形,已全部解除。
遗憾的是,ST海龙同时公布两笔涉及金额3200万元的违规担保,而其签署日期正是公司因违规担保“带帽”的2011年9月份,可谓“顶风作案”。
这使得其违规担保的风险再度迷离。
“查出来的违规担保事项肯定已经全部披露。”1月4日,ST海龙一位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处于和中国恒天集团重组的敏感期,除公告外无可奉告。
公告显示,上述两笔违规担保,系ST海龙子公司“私自签署”,有鉴于此,“公司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将山东海龙博莱特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财务经理调离原工作岗位。为杜绝类似事项的再次发生,公司将全部控股子公司印鉴收回、统一管理。”
“除海龙内部之乱可以解释外,这件事还凸显设立子公司的风险,我们对于设立子公司就非常谨慎。”4日,与ST海龙同城的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表示。
目前,ST海龙及相关当事人均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除“明目张胆”的违规担保外,2011年上市公司巨额担保频现逾期,风险不可不察。
2011年5月,太工天成(600392.SH)披露对外担保状况显示,公司对外担保9300万元,全部处于逾期状态,且大部分金额均指向同一对象,风险集中。
6月,山东的胜利股份(000407.SZ)曝出违规提供巨额逾期担保案,公司在2010年年报中披露,其对子公司胜邦绿野提供2.3亿元担保额度,其中1.4亿元的担保额度已过有效期,但公司未补充履行相关审议及信息披露程序。
“违规担保一旦出现问题,最终风险都是上市公司买单,投资者不可不察,出现这样问题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必然不小。”一位投行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说。